《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4)

时间:2025-07-11

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价值 :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具有客观性、主体性、会历史性、多维性。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

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的反映,上层建筑社

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有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

生产力 :是人类在生产时间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

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社会历史性,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经济关系,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

经济基础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其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 :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

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两部分组成。

社会形态 :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姿态的范

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