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3)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
旧的矛盾解决,新的矛盾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时时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各有特点;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的发展
阶段和过程个有用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而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理论,即认为人的认识不是来自
天赋的观念,不是来自头脑本身,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感性认识 :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
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的各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感知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运用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
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断三种形式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
从总体上说是为了获得真理认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取得实践的成功。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 :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
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整的。
上一篇:腹部体格检查操作方法与流程
下一篇:文献检索技巧(常见的文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