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下养老制度改革的研究(2)

时间:2025-07-12

总数为8.9亿,2013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7亿,40年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千分之二十点八九下降到千分之五。随着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我国人口年龄类型也由年轻型转为成年型,宁进一步转为老年型。数据显示,我国历年人口年龄中位数明显上升,0至14岁的少儿人口比例明显下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显著上升。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和相关标准,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迈入老龄化国家的大门。见表1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随着对老龄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我国的老龄化存在着一些特殊性。1.老年人口净增量巨大,发展迅速。虽然当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低,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而每年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和净增量都相当巨大。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为10.46﹪,着远低于欧美国家,但当年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却已达到1.33亿,着相当于英国总人口的两倍,加拿大国家人口的四倍。2.老龄化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再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放开户籍制度,地域之间人口流动频繁,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出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2000年上海更是达到了11.46%,远远高于全国水平。而在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到2000年,宁夏老年人口比例为4.47﹪。见表2. 3.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未富先老。对于广大西方国家而言,人口老龄化总是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而发展的,是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型的自然结果。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却是由于计划生育的政府政策强制控制人口增长而带来的,是在经济不达标的情况下的老龄化。当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是,人居GDP一般在10000美元以上,而我国只有800美元,属于中等国家收入水平。我国与发达国家任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制度的影响

养老保险,即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规定的解决劳动义务的年龄界限。或因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保险中居于主要地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家庭和社会的福利水平,而且还可以起到增强凝聚力,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我国保险制度再一次被推倒了风口浪尖,老龄化让我国养老制度正你、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使养老负担系数上升。负担系数即抚养比或抚养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它表明每百名劳动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人口,这对于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一般以15岁至65为劳动年龄人口,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自七十年代以来,各次人口普查我国负担系数分别为7.98﹪(1982年)、 8.35﹪(1990年)、 10.15﹪)(2000年)、 11.34﹪(2011年),通过简单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负担系数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而这当中,老年人口的负担系数更是飞速上升,因为根据前面的分析,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我国少年儿童的比例明显下降,但整个负担系数却依旧强势上升,着不能不说是老龄化的“功劳”。

(二)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化。基金筹集模式必须

人口老龄化下养老制度改革的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