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理论复习提纲(9)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一、 电影纪实理论的社会、哲学与文艺背景。
1、194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崛起。
2、当代现实主义哲学与美学理论的影响。
(1)直觉主义
(2)现象学
(3)存在主义
3、宗教意识和观念的影响。
4、电影技术条件的发展。
3.1巴赞: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一、简介电影理论家。
安德烈·巴赞(1918~1958)
法国电影理论家、影评家。1918年4月8日生于昂热,早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参加过法国抵抗运动。1943年开始从事影评工作,后相继担任《法国银幕》、《精神》和《观察家》等杂志的编辑,50年代初创办《电影手册》,担任主编。巴赞推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敏锐地觉察到这个电影流派的重大美学意义,系统地概括了它的艺术性能,创立了电影纪实理论的完整体系。巴赞的主要论著都被收入论文集《电影是什么?》(4卷本)。他的电影纪实理论体系对50年代西方电影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实际上他是法国新一代电影导演的精神领袖,新浪潮影片正是他的理论的实践。
二、电影理论的逻辑线索。
1、“力求使电影成为现实的渐近线”
←→ “暗示”
2、“具有审美价值的完美现实幻景”
←→ “画框”
3、“用景深拍出的镜头段落并不排斥蒙太奇”
←→ “蒙太奇”
三、电影理论的主要内容。
1、“力求使电影成为现实的渐近线”
←→ “暗示”
(1)力求在银幕上充分展现现实。
①电影的主要手段是摄影,决定了其以摄影影像为审美本体。
②戏剧着重表现人的灵魂,电影着重表现人在现实中的处境和存在。
(2)在事件呈现中揭示现实的含义与深层结构。
①保持事件的具体性、含糊性中揭示现实的含义。
②在事件的展示中努力揭示出现实的深层结构。
(3)使生活在电影这面明镜中最终看上去像一首诗。
①摄影“本身并非纯客观”的审美特性。
②艺术家要将电影变成诗的“诗意”追求。
2、“具有审美价值的完美现实幻景”
←→ “画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