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复习题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安徽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学复习题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
(2009)
名词解释
合金元素 : 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
微合金元素: 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V 0.2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 奥氏体形成元素 : 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Fe的元素 铁素体形成元素: 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γ-Fe不稳定的元素
原位转变(析出): 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 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 离位转变(析出): 含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可使HRC和强度提高
液析碳化物 : 由于钢锭结晶时产生的树枝状偏析引起的伪共晶碳化物属于一次碳化物
网状碳化物 : 高碳铬轴承钢为过共析钢,在热轧(锻)加工后缓慢冷却过程中由二次碳化物以网状析出于奥氏体晶界所造成的。
水韧处理 : 高锰钢铸态组织中沿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显著降低钢的强度、韧性和抗磨性。将高锰钢加热到单相奥氏体温度范围,使碳化物充分溶入奥氏体,然后水冷,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
超高强度钢 : 用回火M或下B作为其使用组织,经过热处理后 抗拉强度大于1400 MPa (或屈服强度大于1250MPa)的中碳钢,均可称为超高强度钢。
晶间腐蚀 :奥氏体钢中在晶粒边界发生的有选择性的腐蚀现象
应力腐蚀 不锈钢在特定的腐蚀介质和拉应力的作用下出现的低于强度极限的脆性开裂现象
n/8规律 : 加入Cr可提高基体的电极电位,但不是均匀的增加,而是突变式的。当Cr的含量达到1/8,2/8,3/8, 原子比时,Fe的电极电位就跳跃式显著提高,腐蚀也显著下降。这个定律叫做n/8规律。 蠕变强度 : 表示在某温度下,在规定时间达到规定变形时所能承受的应力 持久强度 : 在规定温度和规定时间断裂所能承受的应力
持久寿命 : 它表示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应力作用下拉断的时间.
碳当量 : 一般以各元素对共晶点实际含碳量的影响, 将这些元素的量折算成C%的增减, 这样算得的碳量称为碳当量(C.E)
共晶度 : 铸铁含C量与共晶点实际含C量之比 , 表示铸铁含C量接近共晶点C%的程度。
黄铜 : Cu与Zn组成的铜合金称为黄铜 锌当量系数 : 可以用加入1%的其它合金元素对组织的影响上相当于百分之几的Zn的换算系数来预估加入的合金元素对多元黄铜组织的影响,这种换算关系称为锌当量系数。 青铜 : Cu与Zn、Ni以外的其它元素组成的铜合金称为黄铜 白铜 : Cu与Ni组成的铜合金称为黄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