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形成内敛型海洋贸易(2)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中国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古代一向以“内敛型”海洋贸易为主,本文探讨造成“内敛型”海洋贸易的不同原因。
关键词:海洋贸易;内敛型;开放型;农耕自然经济;地理位置;儒家思想;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出的特定的贸易类型,往往离不开多种因素的相互结合。其中,最主要的是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的主题、社会政治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将古代中国引向了“内敛型”海洋贸易的方向。
一、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中国疆域辽阔,大部分处于中纬度,气候温和。且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这就为农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得以蓬勃发展。同时,中国和西方文明的中心相距遥远,且中途有一系列高山、沙漠、草原、海洋等一系列的阻隔,使得中国与别国的沟通和交流较为难以进行,因而他国文化也就无法动摇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这也使得了西方各国难以对中国进行侵略征服,因而也就无法中断中华文化的进程。而这些都造就了在西方近代文明蓬勃发展之前,中国在经济、文化上的先进和强大。因而也就能够无求于人,无需开拓“开放型”海洋贸易了。
二、农耕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
东亚大陆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华文化,这就造就了不可分割的历史延续性以及主张不变守静的内向型文化。这种文化往往缺少“开放型”海洋贸易所需要的特点:进取、冒险和开拓。因此,尽管中华民族在当时已然具备了精湛的航海技术以及制船技术,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海外贸易,却不具备有大规模开拓远方市场的经济动力。而推动海外贸易的动力一方面是为了服务于政治,夸示海外;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上层统治者对海外奇珍异宝的需要,真正迎合民众需求的产品可谓少之又少,“内敛型”海洋贸易也便应运而生。
三、“内向爆炸”
从比较史学的方面来观察,可以发现早在近代以前便存在两种不同的国家类型:一是以古中国为典型的大陆帝国,以及以荷兰、英国为典型的海洋帝国。前者以封闭式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后者却在相当部分程度依赖于海外贸易。因而两者的发展趋势也就有所不同。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解释为“内向爆炸”:大陆帝国因为其的封闭隔绝,其人口增长只能通过国境之内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解决,因而也就解释了中国“内敛型”海洋贸易的形成;与之对比,海洋帝国则通过“外向宣泄”的方式,将其人口通过殖民的方式输送到非洲、澳洲等地去,这在十五世纪末期的地理大发现后,西方国家大规模的殖民掠夺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思想是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