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破顾客的隐性购买动机(3)
时间:2025-05-03
时间:2025-05-03
围剿:个人动机确实很难“问”出来,所以只能猜。可能有人会说了,范围太广了,这哪能猜得出来?这事要反着想:客户个人动机自然要通过你这个销售员来实现,而且也只能在“这次”销售中实现。客户知道你不是上帝,你能干的事就那么几种,从这几种里找,这就大大缩小了范围。
猜测:这应该是销售人员花费精力最多的地方,从客户的家庭、经历、职位、环境等方面进一步缩小范围,客户的心思你要猜。这确实需要经验,销售永远都是个需要经验的活儿。
验证:经过上面两步,其实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到客户那里通过各种方式去验证一下就行。比如:希望得到老板的重视、希望提升等,已经不是太难了。
其实,客户比你还希望实现个人动机,他最担心的是你不知道,最希望的是你知道。所以他比你急。一急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你只要用点心。知道每件事情后面都有一个背景,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两种动机之间的联系
在销售中,高手通常会倾向于建立两种关系:产品功能与任务动机之间的关系。比如“某医疗设备的清晰成像可以给医院客户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从而为医院赢来声誉”。这是产品与任务动机之间的一个关系,而这又可能满足了使用部门负责人的几个个人动机:
1.他得到了院长的表扬,这是他很关心的问题;
2.他跟学术部门的关系更密切了,经常被请去做报告,这是他评职称的必要条件;
3.不再依赖于手下那个讨厌的医生的经验,免得看他脸色了。
这些个人动机其实都是通过任务动机的达成来实现的,这样做既不违反法律,也不违反道德,甚至还经常让客户对你感激涕零,何乐而不为?
在开始的案例中,当我们决定选用国外厂商的产品时,国内的厂商立刻红了眼,直接给我们选型小组的副组长说:“你只要选我们的产品,立马在北京给你买套房子。”结果呢,我们那位同事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你可能觉得他是高尚的,其实不然。他拒绝的原因简单:他的个人动机就是想出国。
这两种动机(利益)其实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当你有效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两种利益立刻就变成直接的因果关系。有时候企业利益是“因”,它满足了个人利益的“果”;有时候个人利益是“因”,他要通过实现企业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找到了“因”,把“果”做成功就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怎样满足客户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