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2013笔记(4)
时间:2025-02-23
时间:2025-02-23
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讽刺。 尤注意: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这两个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
作用: 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 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
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7《西湖七月半》
艺术特色
《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
不相同。作者开篇就点明了人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接着就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惟妙惟肖。“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形象地将市井闲徒的特征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层层的白描文字中,夹杂着作者醉心于昔日繁华生活的怀旧情绪。
这些游玩之作,富有作者的生活化、个人化情调,显得清新自然。
1. 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
(层层的白描文字中,夹杂着作者醉心于昔日繁华生活的怀旧情绪。)
2. 富有作者的生活化、个人化情调,显得清新自然。
描摹西湖游人的情态,烘托出繁华热闹的生活气息。五种人四俗一雅,两相对比,褒贬不言自明,将作者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语言雅俗结合 ,寓庄于谐,富有调侃意味。
8《钱神论》
《钱神论》虽然以论名篇,却是一篇赋作。作品通过虚构的情节,推出司空公子和綦母先生两个假设的人物,以二人在京城邂逅为纽带,以其问答诘难的框架结构成篇。 赋文主体全是两个被赋予具体身份的人物的言辞而非作者的现身立言,行文追求骈对合韵,其体制明显属于赋作。 它的主旨不在以逻辑论证析明义理,诉诸理性思辨,而着力于描摹人情世态,抒发感慨,诉诸于审美激情;立意也是文学家作赋,而非思想家立学术之论。这是《钱神论》突出的特点,也是理解作品应首先把握的问题。
在艺术表现上独到之处
1. 在风格上能代表西晋后期的文风。它采用的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赋体形式,讲究铺陈,一气流贯,文笔酣畅饱满,尽情挥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主题。
赋中熟练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加强了揭露和讽刺的力量。文意极辛辣,而艺术上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