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2013笔记
时间:2025-02-23
时间:2025-02-23
1一曲妇女的悲歌——《氓》
《氓》是一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全诗反映了男权社会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对封建礼教提出了强烈抗议。
1.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2.多次运用赋、比、兴。
3.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
4.诗歌的语言形式也是丰富多变。
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十句。
主要四言为主,节奏鲜明,词汇丰富,声韵和谐,极富音乐美。有叠字的运用,如“蚩蚩”“涟涟”“晏晏”“旦旦”;有蝉联句式,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乘彼峗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还有对偶句,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等。这些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旋律美、音乐美,丰富了诗的艺术特色,加强了思想内容的表达。
2《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摹写山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这首诗把诗情,画意,哲理三者巧妙的融合到了一起,在诗歌上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
概要地说,此诗有三绝:
一、清丽的画意
二、浓郁的诗情
三、深邃的哲理
一、清丽的画意。
张若虚称得上是丹青妙手。作者以“月光”统摄群像,将江流、波光、沙滩、花林、白云、闺阁、镜台等一系列景物全部置于月光的沐浴之下,如同铺展开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水墨长卷。画面清丽,意趣恬静。诗题“春”、“江”、“花”、“月”、“夜”五字本身,都是令人醉心的美景,再加上诗人的错综离合,更是使整首诗上升到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清新自然的境界。
二、浓郁的诗情
作者往往借景色引发、渲染、暗示、寓托思妇的离怀别绪,融入诗人自己对美景常在而人生不再(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明月常圆而人情难圆(游子思妇)的感怀,使画意、诗情、哲理交相融汇,构成了空灵蕴藉、使人心醉神往的意境 。
三、深邃的哲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些诗句集中表现了诗人对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相互关系的探索和思考,感情是那样痴迷和纯真,其中饱含着隽永的哲理。
诗的意境空灵,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文笔清丽畅美,韵律扬抑回旋,格调哀而不伤,毫无脂粉气和没落颓唐之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朝气。诗中的伤感与叹息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是诗人对生命、青春的珍惜与醒觉,是把握、享受人生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