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2013笔记(3)
时间:2025-02-23
时间:2025-02-23
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
B从不同角度描写琴音的美妙。
内容分析:
1. 开头两句,写这位琴师来自故乡四川(是自己的同乡 ),表达对他的倾慕。
2.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
“挥手”是弹琴的动作 。
“挥”:情势在焉,迅疾而随意。 “一挥手” ,此一挥非比寻常,下句以万对一,表现尤富,虽只一挥,而听者如闻万壑松鸣,则蜀僧琴艺超妙,可见一斑。
这两句以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如闻这极其铿锵有力的琴声。
3. 五六句
“客心洗流水” 字面: 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
愉悦。
( 第一次用典:暗含“高山流水”的典故 —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
立的知己之感 )
评价:含蓄且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余响入霜钟” : 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第二次用典:
4. 七八句
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诗人
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发现不知不觉中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
叠叠,布满天空。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
乎一点也不费力。
无论立意、构思、起 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
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
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6《 登 楼》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
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
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句析(略)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
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读来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 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
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 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
的感慨。
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
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桑,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作联翩无
穷的想象。
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
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