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方案1(2)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课程建设
课程相融合的三级课程体系,探索课程管理模式,完善课程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多彩课程”特色,将学生学习视角引向更加浩瀚的知识海洋进发,向生动多彩的生活靠近。自主地发展兴趣和特长,更广泛的学习其他知识,形成独特的课程。
三、“方寸*精彩”课程体系
(一)课程设置思路
1.夯实基础,体现优化
国家课程与学校个性化课程之间的矛盾在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一定的,一方的增加就意味着另一方的减少。因此,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又不增加学业负担的前提下,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争取空间,成了课程建设的难题。
我校课程目光聚焦到国家课程上。“新课程改革提出国家课程要‘校本化’,为何要‘校本化’,说到底是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完成、开发课程。”
抓住“校本化”背后为课程留足的丰富空间,结合国家课程,进行适度延伸。这就是我们学校实际的课程优化。夯实国家课程,卡进行适度优化,从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2.整合融合,增强质效
学校的课程分为四大板块:品德与健康(健康)、语言与思维(乐学)、科技与实践(求新)、艺术与审美(尚美)。国家课程中,四大板块分别对应着:体育与思想品德课、语文与英语、数学、科学与综合实践、美术与音乐。按课程性质,教师资助开发的系列课程也整合归类到板块里。
这样做,并非把学科简单地“摞”在一起,而是基于课程性质的内在联系发生的“化学反应”。语文、英语、数学整合成“语言与思维”,原因在处于核心位置的课程任务是语言运用和大量阅读;而美术和音乐课程,“从根本上是为了发展孩子的审美和艺术能力”;“培养健康、有道德的人”则是“品德与健康”课程的首要目标。整合体现在整合知识;整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整合课时安排。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这样的整合在“学生适宜学什么”“学生适宜怎样学”“学生适宜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上,克服简单重复,聚焦更少、更高、更清晰的核心内容,走向“简约学习”;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知识与儿童生活经验的内在关联,克服彼此间的错位、脱节,走向“连接学习”;从过分注重分块、线性的学习走向横向思考,克服僵化固定的思维方式,学会多元、立体、系统地思维,走向“创新学习”。这样的整合课程性质、核心素养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健康、乐学、尚美、求新相对应,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综合素质。
2
上一篇:灵芝栽培技术
下一篇:年度环境保护绩效考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