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语文 年级:高二 教师:孙忠惠(3)
时间:2025-02-24
时间:2025-02-24
都没入了夜色了呢?
天上的星光呵
一颗接一颗,何以
都没入了曙色了呢?
我的生命呵
一天接一天,何以
都归于永恒了呢?
而当我走时呵
把我接走的,究竟
是怎样的天色呢?
是暮色吗昏昏?
是夜色吗沉沉?
是曙色吗耿耿
A.诗人由“霞光”没入“暮色”“灯光”没入“夜色”和“星光”没入“曙色”等自然景色,联想到生命最终将归入永恒和年寿之不能长久,流露出人生苦短的感伤。
B.诗人所写的三种不同天色,对自然界来说,是实写;对生命来说,是虚写,是象征。如果说这三种天色在前三节中还只是一个比喻,那么,由于第四节人生
哲理的提出,它们就被赋予深层意蕴了。
C.诗歌以“天色”为中心意象,提出了对时间永恒和生命短暂的疑问,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追索。
D.诗歌以问句组成,反复咏唱。前五节每节一问,最后一节每句一问,先分后合,具有形式美。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9—10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9、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
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
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3
下一篇:两法衔接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