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工程期末考试复习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一.问答题(20分两道)
1. 生化工程的发展:
1. 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纯培养技术建立
人为控制发酵过程,简单的发酵罐(以厌氧发酵和表面固体发酵为主),生产酵母、酒精、丙酮、丁醇、有机酸、酶制剂等
2. 第二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建立
1928年英国弗莱明发现点青霉可以产生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青霉素
:青霉素的大量需求-需氧发酵工业化生产
建立了高效通气搅拌供氧(深层培养)技术、无菌空气的制备技术及大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促进了生物制品的大规模工业化-进入微生物发酵工业新阶段
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化学工程相结合,标志着生物化学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的诞生
2. 生化工程的概念:
定义:运用化学工程学原理方法, 将生物技术实验成果进行工程化、产业化开发的一门学科。实质: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化学工程结合。
3.奠定生化工程学科基础的两个关键技术
① 通气搅拌解决了液体深层培养时的供氧问题。 ②抗杂菌污染的纯种培养技术:无菌空气、培养基灭菌、无污染接种、大型发酵罐的密封与抗污染设计制造。
4.高温灭菌机理:
微生物受热死亡的活化能ΔE比营养成分受热分解的活化能ΔE’大。ΔE大,说明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也大;
当温度升高,微生物死亡速度比营养成分分解速度快。故采取高温瞬时,有利于快速杀灭菌体,而且减少营养的破坏。养分虽因温度增高破坏也增加,但因灭菌时间大为缩短,总破坏量因之减少。
5. 深层过滤除菌机理:
深层过滤:一定厚度的介质,介质的孔径一般大于细菌,其主要由于滞留作用截获微粒,使
空气净化。
滞留作用机制主要构成为:
1. 惯性碰撞滞留作用:一定质量的颗粒随气流运动,若遇到纤维,由于惯性力作用直线前
进,最终碰撞到纤维,摩擦、黏附作用被停滞于纤维表面。
2. 阻拦滞留作用:当V< Vc 时, 气流流过纤维,纤维周围产生滞流层,微小颗粒在滞流层
接触纤维,由于摩擦黏附作用被纤维阻拦滞留的现象。
3. 扩散作用:当V< Vc时,微小颗粒在流速缓慢的气流中发生布朗运动,与介质碰撞而被
捕获。
6.
28℃下,氧在发酵液中100%的空气饱和浓度只有0.25 mmol/L左右,7000倍。
在对数生长期,即使发酵液中的溶氧能达到100%空气饱和度,若中止供氧,发酵液中溶氧可在几分钟之内便耗竭,使溶氧成为限制因素。
7. Monod方程
经验公式:μ=μm S/ (Ks + S) ( μ性质?指出下图中的K s,μmax,s等代表什么,图中反映了什么关系?)
μ:菌体的生长比速(1/h); S:限制性基质浓度(g/L);Ks:饱和常数(相当于1/2
上一篇:外国文学名著最好译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