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3)

时间:2025-02-25

内容标准 1.通过实 验认识滑动摩 擦、静摩擦的 规律,能用动 摩擦因数计算 摩擦力。

学习要求 1. 通过实验了解滑动摩擦力 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 的方向。知道动摩擦因数,会用 公式 f=μN 进行计算。 2. 通过实验了解静摩擦力产 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 向,会用力的平衡条件计算静摩 擦力大小。 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4. 体验摩擦力对我们日常生 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分析滑动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创设 情境逐步让学生认识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 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 关的实验中,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可能有 关的因素,然后通过实验予以验证,不能只限 在与压力有关的探究上,尽可能从实验中得出 定量关系。 3.在静摩擦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学 过的二力平衡等知识,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和 方向。 4.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力, 有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其与生 产、生活的联系。

2.知道常 见的形变,通 过实验了解物 体的弹性,知 道胡克定律。

1.知道常见的形变,例如拉 伸、压缩、弯曲、扭转等形变。 2 .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 性。 3.知道胡克定律,能用胡克 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微小形变实验,让学 生体验微小量放大的科学方法。

1.通过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 的形状,让学生了解常见形变的种类和弹力大 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在研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实验 中,引导学生通过图像法寻找弹簧伸长量与弹 力的关系。 3.设计微小形变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 操作中体验微小量放大的科学方法,体会实验 设计的巧妙。 4.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简易弹簧秤,了 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通过实 验,理解力的 合成与分解, 知道共点力的 平衡条件,区 分矢量与标 量,用力的合 成与分解分析 日常生活中的 问题。

1.

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和 分解,体会等效法在解决问题中 的作用。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初步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 方法,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会用作图法求出合力或分力。 4. 能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 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力学 问题。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直角三 角形等有关知识,计算合力和分 力。

1.通过具体实例,形成合力和分力的概 念,体会等效替换的思想。 2.通过实验寻找合力和分力的关系,验 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合力和分力的计算只要求能应用作图 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 4.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正交分解法。 对正交分解法,只要求力按作用效果可分解为 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 5.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利用共点力平 衡条件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 象,并进行受力分析; (2)根据需要进行力的 合成或分解; (3)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并求 解。 6.不要求解决复杂连接体的平衡问题。

4.通过实 验,探究加速 度与物体质 量、物体受力 的关系。理解 牛顿运动定 律,用牛顿运 动定律解释生 活中的有关问 题。通过实验 认识超重和失 重现象。

1.了解理想实验,体会其在 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知道理 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 法。 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和意义,并会正确解释生活中的 有关现象。 3.知道什么是惯性, 并会正 确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理解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通过实验探究 a 与 F、m 的关系,并学会在解决问题中应 用控制变量法和图像法。 5.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和意义。知道力是使物体产生加 速度的原因。会用牛顿第二定律 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 问题。 6.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1.在进行伽利略理想实验教学时,应充 分挖掘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并尊重史实,让学 生知道理想实验是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合理的逻辑外推,体会理想实验方法在科学研 究中的重要作用。 2.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应注意在 初中基础上的提升,注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 育。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物体的惯 性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4.在探究 a 与 F、m 关系的实验中,应 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完成对 a、 F、 m 的测量, 注意科学方法的应用,如控制变量法、平衡法 (平衡摩擦力) 、图像法等。 5.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教学中,让学 生体会物体的运动性质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 和初始运动速度决定的,明确运动和力的因果 关系。在初学阶段不宜出现连接体问题。 6.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

应引导学

物理2

本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

主题1 机械能和能源

4. 理解功率的概念, 能运用 公式 P=

3.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力做正功 和做负功的意义,并能进行计算。 4.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功率的意义并能区 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5.引导学生推导 P=Fv cos α 并理解其意义, 领会平均功率和瞬时 …… 此处隐藏:202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