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普通心理学(考教师编制时候自己整理的(5)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20.常见的教学策略: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策略;布鲁纳——发现学习策略;布卢姆——掌握学习策略;卡尔·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策略;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策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克拉夫斯基——范例教学策略。
第八章 德育
1.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2.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⑴德育的社会历史制约性。⑵学生的知、情、形、意等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⑶学校德育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和交往的过程。。⑷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⑸多方面教育影响实施优化组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德育理念:⑴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论。⑵从学生实际出发。⑶坚持知行统一。⑷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5.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发、表扬奖励与批评法。
6.德育工作的新形式:社区教育、业余党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德育基地。
7.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
第九章 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⑴密切联系,相互促进。⑵德育发展学生的智力。⑶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同时德育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不断进步。⑷不论是智育还是德育、美育都离不开体育,都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⑸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及锻炼身体。⑹美育与德育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和心境下愉快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第十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主任起着引导、协助、监督、咨询等作用。
2.班级组织的特点:教育性、社会性、平等性、准自治性。
3.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2006) 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4.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班主任最关心的两件事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和让学生听从老师。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因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学得好的,受到鼓励,并且越来越好;学的差的,受到批评,并且越来越差。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班干部相对稳定,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而多数学生希望为班级做点事却没有机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荣誉的象征,但是缺乏主人翁意识。
5.关于班级管理问题的对策:
⑴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上一篇: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
下一篇:实验3缉私艇追击走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