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1.1978年召开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中国 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从此我国进入了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新时期最 鲜明的特点是: 改革开放 。 2.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分别 是: 毛泽东 、 邓小平 、 江泽民 。
3.改革首先在 农村 展开。开放首先从 沿海地区推行。 深圳 )(珠海 4.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广东的( ) (汕头 )和福建的( 厦门)
5.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是什么?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5.农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6.下面是漫画“一位农民朋友的足迹”。发生 这一足迹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已实现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B.我国已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D.我们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考点35: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及 其实践(a)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一)“一国两制” 理论:1、什么是“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含义:
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 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 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 国 两 制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提、基础、 原则)
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大陆——主体) 资本主义制度(港澳台—非主体)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2、“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从维护中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提出 的。(依据)(1)新中国成立时决定用武力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 题的主张;(3)1982、1、邓小平首次提出了“一国两制” 的概念; (4)1982、9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正式公 开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3、“一国两制”构想的影响和意义: (1)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2)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为解决国际争端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目的:实现祖国 的安全统一。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澳门问题的形成: 2、回归的过程: 3、回归的意义: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就是香港岛, 九龙,新界的总称。 (1)1842年,中英《南 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2)1860年,中英《北 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 (3)1898年,强租新界。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船遇风暴,需 要到岸上晾晒货物,贿赂当地官吏,攫取 了澳门的居住权; 1557年后,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私自扩展 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署,开始了长期 占据。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2、回归的过
程:(1)1984.12《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2)1987.4《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 (3)1997.7.1零时中国恢复对香 港行使主权,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 的殖民统治结束。 (4)1999.12.20中国恢复对澳门行 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3、回归的意义:(1)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 列强的占领, (2)是中国人民洗雪国耻的盛事,也是完 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3)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历史潮 流。
4、回归的原因:
(1)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 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5、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说明了什么?给我 们什么启示? 说明:(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 发展,综合国力增强;(2)“一国两制” 政策是英明正确的;(3)统一是大势所趋 ,民心所向。 启示:(1)只有中国强大了,才不会遭受 别国欺凌,所以我们要发展经济,增强综 合国力;(2)“一国两制”政策同样适用 于解决台湾问题。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遍 觅 中 华 少 一 人
今 逢 盛 世 倍 思 亲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复习
(三)台湾问题1、列举台湾的有关史实。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
3、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解决台湾问题方针 的变化: 4、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5、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6、青少年在祖国统一大业中能做些什么?7、我国政府为什么一定要统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