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水养殖大产业架构的战略思考(7)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宜开辟苏眉鱼、龙趸石斑鱼、金枪鱼、军曹鱼和鲳鲹类等大型、优质、濒危物种的工业化网箱养殖。为了充分发挥养殖效益、节约生产成本,南北产区间还可以推行“陆海接力”、“北南陆海轮养”等养殖模式。海南岛沿岸水质优良、气候温和、常夏无冬、热带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从保护、开发、利用天然种质资源的战略考虑,应以三亚为中心,规划建设全国性的海水鱼、虾、贝、藻种质保存和育种基地,使之成为全国首个全天候的保种、育种研究示范中心。4.4 探索科技支撑
大产业架构赋予科技界的责任重大,在担负起大产业、新产业架构的同时,更需要迅速跟踪产业发展步伐,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并立即转化到实践中去。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研究支撑海基和陆基主产业的系统装备和高新技术,实现其集成、配套、组装、安全、高效运行。海基主产业要求解决在高海况下防灾减灾以及远程管理上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陆基主产业要求实现全封闭式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国产化,突破生物滤膜的长效实用是其核心技术之一,配套的工程装备与系统管理技术也不可忽视;养殖与生物技术方面,包括新品种选育、高效专用配合饲料研制、疫苗研制与流行病防控、系统自动控制、环境和产品质量检测、地理标志产品以及深加工等多方面都盼望发挥其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后的科技支撑概念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生物技术,而应该是生物与工程技术的协同支撑作用,方能发挥出更加完美的工程与生态效果。4.5 争取立项支持
当前国家对某些重要的主养品种,如鲆鲽类、大黄鱼等的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十分重视,已经予以专门立项研究解决,但对于某些现在尚未解决的系列技术难题,如主要流行病疫苗的研制、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育苗早期的质量跟踪方法、系列饲料的替代蛋白源、放流增殖的标志与自动跟踪系统、循环水系统中长效生物滤膜的研制、深水网箱用的远程控制可视系统、浮式消波堤或防浪坝、机器人洗网机、产底播养殖、环品标识方法、海底造林、海底沉箱养殖、
保人工渔礁构件、地下温海水资源普查、简易去除地下水高铁、高锰含量等技术,尚待今后专门立项予以研究解决。4.6 强化基础建设
数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水产养殖界基础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差。产前、产中、产后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车间内外的水路、电路,增温和降温系统等设施,都还停留在传统的劳力密集型的生产条件之下,与现代化的工业化生产相距甚远。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今后应该对此引起重视,对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投入,可以出台支持政策或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予以补贴,以鼓励企业加快提升改造、实施装备转型的进度。4.7 提高组织化程度
组织化程度低是推行工业化养殖的巨大障碍。今后一方面要鼓励地方龙头企业在主产业中担纲行业的领导角色,以带动同一地区中小企业的提升和发展;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成立地区性的渔业协会或工厂化养鱼专业合作社,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地利用本地资源、统筹本地区的产业协调发展,以充分发挥其行业组织的自管自律作用。4.8 制定支持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推动养殖大产业架构的政策、法规,如岸带、岛屿、浅海区、深水区、湿地、盐碱地、咸水湖泊等水域保护、开发、利用的具体政策;鼓励发展大产业和主产业的相关政策;物种自然保护区政策;养殖环境保护和优化政策;养殖新能源开发利用政策;推进深水区大网箱养殖政策;放流增殖、海洋牧业化政策;还要出台与大产业发展相关的远程控制、机器人、防灾减灾高新技术等一系列鼓励性的政策,以及技术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技术考核等均应专门立法管理。4.9 重视条件保障
大产业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国家、地方、企业家和科技界的通力合作,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条件保障,方可确保大产业的顺利架构和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