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水养殖大产业架构的战略思考(6)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4 架构大产业的路径4.1 基本思路
海水养殖,是一项有特色、有活力、有潜力的海洋产业。从事海水养殖研究的责任,在于为人类增产优质蛋白和源源不断地为国人提供高级粮食。走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目前,“科学养鱼”的概念已涵盖了整个水生经济动植物的养(种)殖,并已进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为了加快转变中国海水增养殖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之由现行的线性经济转变为循环经济,强调要彻底改变传统观念,以工业化思路为指导,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站在战略高度,整合优质、高效、环保的软硬件生产要素,通过海基和陆基两条路径,研究、集成、配套、组装 “四化养殖”技术(图2),宏观规划、合理布局覆盖全国沿海的各类养殖主产业,使之走上工业化管理道路,全方位提升产业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沿海全面架构起符合国情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水养殖大产业。
4.1.1 发展海洋农牧业是实施科技兴海之本 中 国的“科技兴海”现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引领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支撑型转变、从数量增长型向生态与质量安全型转变、从无序分散型向区域统筹型转变、从规模扩张型向核心竞争力增强型转变、从内湾浅海型向深海发展型转变。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重点培植海基型的低碳养殖产业,即要全力以赴推进节能减排的海洋农牧业生产,这是当前科技兴海的一条重要路径。
4.1.2 倡导工业化是实现养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工 业化养鱼是指集现代工业技术于一体的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模式12-13。狭义的或典型的工业化养鱼是指陆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循环水系统养鱼;广义的工业化养鱼则涵盖了陆基工厂、大塘循环水养殖、海洋牧场、现代化深水网箱等生产模式。由于这一类养殖产业都是依托现代工业基础而建立起来的集约化养殖模式,都具有养殖装备先进,养殖环境可控,单位水体养
[
]
殖密度高,产量高,养殖全过程可以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 管理、收获、质量安全等容易控制,产品可以做到均衡上市,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等特点,所以被国际上公认为现代化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对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陆基工厂化养殖模式来说,更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将育苗、养殖、加工、营销等系列生产工艺通盘纳入工业化管理流程之中,所以被称为一项典型的海水养殖工业。此类工厂化生产不受地域、岸带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整个系统可以配套、组装,按需搬迁至任何地方进行生产。由此可见,由传统方式的养殖转向工业化的生产,是推进中国海水养殖工业走上现代化的必由之路。4.2 转变观念
架构海水养殖大产业,首先需要官、产、学、研等广大业界人士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在建设现代化渔业总体思路的指引下,尽快由传统的农业思维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思维。在实施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住陆基工厂化养殖、海基牧业化管理的产业化格局,并且要始终突出主体产业的发展方向。4.3 构建方案
构建大产业的前提,是以保护-开发-利用大海洋生态系为原则,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以开发低碳养殖(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产业发展方向,构建起海基(生态型)和陆基(集约型)两大类型的养殖模式(图1)。进而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在沿岸带、浅海区和深水区,按海区特点和资源状况进行总体规划,然后通过产学研、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上龙头企业的组织带动,构筑起若干个具有高科技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鱼、虾、贝、藻大产业,籍此不断提升海水养殖业的战略经济地位,为建设现代化渔业奠定坚实基础。
在大产业构筑过程中,区域规划要先行,除要全内湾、浅海、深水、盐碱地、湿地、岛礁区面安排岸带、
的产业化设计蓝图外,准确推出各地区具有特色的主养品种和养殖模式至关重要,如在北方沿海的深水区可开辟大菱鲆、大西洋庸鲽、鳕、鲑鳟类等的工厂化和大网箱的陆基和海基工业化养殖;在南方暖水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