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_李志永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外交评论 2009年第2期 57
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
李志永
摘 要 对于公共外交、人民外交、公民外交、民间外交、公众外交这
些概念,国内外一直没有进行较好的区分,以致出现混用的现象。事实上,
这些概念在历史起源与发展、行为主体与客体、理论依据、时代认知、宗旨目标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认识、理解这些差别,对于理解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变迁与中国当下的外交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人民外交 公民外交 民间外交公众外交
9 11 以来,在反思 世界为何仇恨美国 的背景下,美国学者要求政府反思和矫正美国对外政策的呼声愈来愈高,一场争取世界人民之 民心 的公共外交(publicdiplomacy)在美国重新兴起。在美国掌控世界话语霸权的背景下,公共外交自然会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在中国亦不例外。故此,近几年来,公共外交成为不少研究者
关注的热点,有关论著日渐增多。然而,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基本
问题,即对于公共外交、人民外交、公民外交、民间外交、公众外交这些概念,虽然有的作了很好的区分,但多数没有这么做,有的要么没有界定,有的要么作出了一定努力却仍然让人困惑,有的则显然在混用这些概念。正如肖佳灵所言,中国一些研究
李志永,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2007级博士生(北京100872)。
比如 华盛顿季刊 2002年春季号一下刊登了四篇探讨公共外交的文章,见TheWashingtonQuarterly,Spring2002,pp 85 127。对于PublicDiplomacy,国内通常有两种译法,即公众外交和公共外交,前一种译法大体出现在较早的书刊中,后一种译法一般出现在较晚的书刊中。在我国于2004年设立 公众外交处 之后,外交部的公众外交与国务院新闻办的公共外交显然指称不同内容。故采用 公共外交 的译法更科学,因为公共外交与公众外交,正如本文将要分析的,事实上有很大区别。
代表性文献主要有:高飞: 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 , 外交评论 ,2005年第6期;钟龙彪、王俊: 中国公共外交的演进:内容与形式 , 外交评论 ,2006年第3期;唐小松: 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 , 现代国际关系 ,2007年第8期;肖佳灵: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 中国化 :问题与思考 , 国际观察 ,2008年第2期;刘建平: 中国的民间外交:历史反思与学术规范 , 国际观察 ,2008年第5期;刘建平: 战后中日关系之 人民外交 的生成:过程与概念 , 开放时代 ,2008年第3期;张志洲: 民间外交涵义的学理分析 , 国际观察 ,2008年第5期;张胜军: 新世纪民间外交研究:问题、理论和意义 , 国际观察 ,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