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定位的再思考(2)

时间:2025-05-04

(2)方向不明,教材不一。我国目前尚未对高职语文教育提出很明确的方向及具体要求。高职语文教材更是鱼龙混杂,全凭各学校或教师喜好决定。这不利于高职语文教育的整体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50多种不同类型的高职语文教材。这些语文教材的共同特点:一是以古文为主,二是偏重文学作品,三是突出思想“教化”,往往缺少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高职语文教材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校本教材或自编教材,教材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规范。

2.学校

(1)认识不够,地位下降。高职教育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上,所有的课程设计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实现的。许多高职院校把语文课程定位在公共课或选修课上,语文教学服务于专业课程,语文课程学习在于修得规定学分,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领域中正逐渐变成边缘学科,语文课程的地位明显下降。

很多高职院校本着“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学计划的安排时大大压缩了语文授课课时。在五年制高职课程设置中,语文属于公共课,一般课时为120学时,分四个学期完成,与中学相比,语文课时明显不足。这少量的几十节课无法满足语文教育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无法实现语文的教育功能。

(2)内容过时,方法呆板。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但语文教育并没有得到同样的发展机会,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我国的高职院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和职业学校升格而来,语文教学大都沿袭了以往的中专模式或高中模式。近些年来,尽管有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对高职语文教育进行过探索和改革,但总的来说,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相对滞后。

3.学生

(1)生源参差,习惯各异。近几年,生源逐年减少,而有些高职学校的招生人数并没有随之削减,导致高职在录取时分数差距比较大,中考的400分到580分这个分数段的学生都可以录取高职教育,这部分学生,有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学养成,有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2)动力不足,主动性差。高职学生“伤痕心理”较为普遍,即升学失败者和成长受挫者的心理阴影较重,许多学生认为读高职是“无奈的选择”;他们对自己的角色认定较困难,成才期望与职业认同反差较大。

对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定位的再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