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疗法_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2)

发布时间:2021-06-06

归因应用

归因疗法——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 刘永芳等51

更多的心理健康或疾病方面的知识,能够更准

确地找到患者症状的原因,而且许多心理疾病也的确是由于患者对自己症状产生原因的不正确知觉引起的。因此,归因疗法的最普通的形式,就是用对患者症状的更准确的归因,来置换他所持有的不正确的归因。在临床实践中,这个目标是通过向患者表明他忽略了某些重要的信息或欠缺某方面的知识达到的。

在Davison(1976)[5]和Johnson(1977)[6]所报告的两个临床病例中,典型地说明了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归因,来改变其心理状态的方法。Davison的病人是一位40岁的男性,他的眼部、面部和太阳穴有阵发性的抽搐和颤动。他相信这种强迫性的肌肉颤动是鬼怪缠身引起的,的心智,因而非常担心和害怕。,引起的,。这个病人渐渐地接受了这种解释,放弃了鬼怪缠身的信念,心理上的担忧和恐惧逐渐消失了。在Johnson的案例中,病人也是一位男性妄想症患者,他常常不由自主地产生性觉醒状态。他偏执地相信他的自发的性觉醒,是由来自外界的性刺激引起的,因而为这种羞于见人的行为反应的不可避免而焦虑。治疗者最终使他相信,他的不正常的行为反应并非外界刺激所引起,而是他自己腿部的自发运动引起的,因而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很显然,在这两个案例中,都涉及到了用一种更正常的解释,来代替患者原先持有的难以为他个人接受的解释。而且,这两个案例中,治疗者所提供的新的解释,都是以对患者行为的细心观察为基础的,并依赖于特定的理论模型和使患者经验正常化的要求。以上介绍的两个案例都是在一般的心理治疗过程中,自发地通过置换归因,来改变患者心理状况的例子。除了这种临床实践中司空见惯的再归因手段外,还有一些临床工作者直接借鉴了归因研究的发现,来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以“活动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差异”这种经典的归因现象[7]为依据,通过归因诱导,来控制和改变人际冲突引起的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痛苦、焦虑、不安、烦恼、愤怒这样的有损心理健康的情

绪体验,大都和对别人行为原因的主观推测有关。哪怕在一个问题上只有些微的分歧,就足以使两个人反目为仇,彼此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他们争论的问题常常是不重要的,但彼此对对方行为原因的推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双方都付出了本不该付出的情感代价,造成严重的心理后果。从“活动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差异”我们知道,人们对彼此行为原因的知觉是有偏向的:活动者倾向于将自己行为的原因看成是由某些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决定的,而观察者则倾向于将活动者的行为归,这种、所选择。由此不,在人际冲突场合,如果冲突的双方彼此都能意识到,对方的行为是由某些较少感情色彩的中性因素引起的,他们之间的冲突和由此产生的不适当的心理反应就会大大减少。一些心理咨询工作者从中受到启示,在临床实践中诱导和说服因人际问题而前来就诊的患者,他们对别人行为原因的知觉是有偏向的、不准确的。别人的行为并不是他个人的倾向和特质引起的,而是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这样,通过将患者对别人消极行为的“倾向”或“特质”归因,置换为较为中性的归因,就能够降低他对别人行为有意性的估计,减弱和消除他的心理上的不适感。目前,这种方法已经被临床工作者运用于治疗夫妻不和、上下级矛盾等引起的心理问题[8]。

事实上,一切心理治疗方法都是以改变患者的归因为特征的。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心理治疗体系,如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虽然它们在具体的运作步骤和程序上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把改变患者对他们症状产生原因的看法,作为潜在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例如,在行为疗法中,心理医生引导患者将他们的症状看成是由错误的学习过程引起的;在精神分析疗法中,心理医生诱使患者将他们的情绪和人格问题归因于特殊的早期经验。在这些疗法中,如果患者最终接受了医生让他们

归因疗法_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