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明清史学:经世与考据(上)(13)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第十一讲 明清史学:经世与考据(上)
朱熹: 朱熹:
–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 其理也. 其理也.』 – 『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格者, 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格者, 极至之谓. 极至之谓.』
陆九渊
– 天之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 天之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 心即理也.』『此理本天之所与我 非由外铄. 此理本天之所与我, 心即理也.』『此理本天之所与我,非由外铄.明 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 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 说不能惑. 说不能惑.』
59
王守仁 :
– "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 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 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 皆得其理矣. 皆得其理矣." 60
明中期以来的"清谈"学风: 明中期以来的"清谈"学风: 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 "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
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 之清谈,谈老庄;今日之清谈,谈孔孟, 之清谈,谈老庄;今日之清谈,谈孔孟, 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 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 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 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 不综当代之务, 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
一 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 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 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 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 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 丘墟."(顾炎武《日知录夫子之言性与天 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道》)
61
扭转空疏学风的方法: 扭转空疏学风的方法: 黄宗羲: 黄宗羲: –"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 "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 不多 则为俗学. 清史稿儒林黄宗羲传》 则为俗学."(《清史稿儒林黄宗羲传》) –夫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亦无不备矣" 夫二十一史所载, 经世之业 亦无不备矣 之业, 夫二十一史所载 南雷文定补历代史表序》 (《南雷文定补历代史表序》) –"故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 "故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 儒之学" 鲒埼亭集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儒之学"(《鲒埼亭集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62
2,提倡学以"经世应务": 提倡学以"经世应务" (1)清初三先生的论述 顾炎武: 顾炎武: – 真正的学术研究必须是"考百王之典","综当代之 考百王之典"
此方为"修己治人之实学" 日知录 务",此方为"修己治人之实学"(《日知录夫子
之言性与天道》 之言性与天道》) –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日知录与 日知录 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人书二十五》 人书二十五》)
黄宗羲: 黄宗羲: – "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 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 道与事功判为两途. 南雷文定娄定庵小传》 道与事功判为两途."(《南雷文定娄定庵小传》) 王夫之: 王夫之:
上一篇:健康成年人的作息时间表
下一篇:徐州古今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