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优质教案(3)
时间:2025-02-26
时间:2025-02-26
1) 总结段意:
[论述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 分三小层:
一层:诸候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得失的变化――结论:秦之所大欲,诸候
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二层:赂秦的情形和结果――结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
三层:引用古人的话为证,形象说明赂秦的危害,
3) 教师讲析:以上三小层就赂秦的国家(韩、魏、楚)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有
理有据,确凿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4) 看幻灯片《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5) 引导背诵。先分层背,再联起来背。
四.教学课文第三段:
1.生字词: 赢yíng 洎jì 谗chán 诛zhū 邯郸hán dàn 郡jùn 殆dài
2.朗读:
3.字词讲析,疏通文意:
4.口头翻译:
5.内容分析:
1) 总结段意:
[论述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 三小层:
一层:单说齐国灭之产原因,(指出齐虽不曾赂秦但“与赢而不助五国”,五国
灭亡了齐国也不能保全。)
二层:合说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既不“赂秦”也不“与赢”而有“用兵之
效”,但其灭亡的原因:燕则“以荆卿为计”;赵则 “洎牧以谗诛”,“用
武不终”;客观上则是“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智力孤危”,其灭亡是“诚
不得已”。
三层:总说六国,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如果韩、魏、楚不赂
秦,齐不附于楚,燕赵有正确的决策,也有不灭亡的可能。
3) 教师讲析:以上三小层就不赂秦的国家(齐、燕、赵)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
说明“不 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把“赂者”的失败和
“不赂者”的失败联系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说,全面深入地论证了
中心论点。
4) 这一段共11句,试列出本段11个句子之间的结构图。 ⑤⑥燕国灭亡的原因;
赵当初不赂秦 国灭亡
⑦⑧⑨讲赵国灭亡的原因
6.引导背诵。
上一篇:关于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2010sci期刊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