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6)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日本第一制药是氧氟沙星的发明人,现在却转向中国浙江康裕药厂购买氧氟沙星。美国默克制药公司是阿维菌素最大的生产企业,现在却转向中国采购阿维菌素。世界化工巨头杜邦公司也把原来自己生产的一系列化工、医药中间体转由中国企业生产。
巴斯夫公司计划把自己在日本、美国和丹麦的总年产能力在2万吨以上的三家维生素C工厂关闭,与中国维生素厂合资扩产,年产5.2万吨,把维生素生产基地建到中国。一大批国外天然药物和保健品生产厂也大量地向中国寻求中药提取物的生产合作,日本最大的汉方药生产企业津村株式会社就与上海合建了先进的提取生产线基地。
很多跨国制药公司通过例常贸易在中国进行原料药的大规模采购。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医药商品出口共有100多种产品,交易额达45.6亿美金。其中主打产品是化学原料药,60多种此类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
据了解,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医药产业的生产能力已居世界前列,其中医药制剂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化学原料药产量排名全球第二。
目前,中国医药产业的片剂年生产能力已达6200亿片,胶囊1194亿粒,水针563亿支,大输液44亿瓶(袋),粉针175亿支。中国医药企业生产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达1300多个品种,年产总量超过80万吨,其中近二分之一出口,占全球原料药贸易额四分之一左右。
中国在原料药方面的生产优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很多美国大企业的制药原料是在中国完成的,外国制药企业到中国进行原料药采购的状况也将长时间持续下去。这是因为中国在原料药的生产上具有成本竞争的优势,而且外国企业发现原料生产有时会损耗能源并破坏环境。当然,中国对原料药的生产也是有选择的”,并不会进行盲目的生产。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再掀掘金热 面临四大挑战
世界各国对开发生物制药的信心和热情显而易见。业内专家对此评价认为,这主要得益于生物制药已经从新兴行业到成熟产业,从基础研发到商业合作,从大规模科学研究到资本运作,技术与市场、资本的进一步结合,是推动其发展的原动力。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初具规模,在北京、上海、河北、吉林、广州、深圳、四川、重庆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迅速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有40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入园。北京亦庄医药园也已聚集80多家医药企业,2006其年产业规模占全市生物产业的30%左右。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统计资料显示,07年1~7月,我国生物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总产值3424亿元,同比增长23.4%,比全部高技术产业增速高出4.6 百分点。其中最具现代生物技术特色的生物制药,2006年同比增长21.7%。07年以来,生物制药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1~8月,生物制药实现总产值302.29亿元,同比增长24.37%。
业内专家表示,尽管我国生物制药得到较快发展,在有些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但多年来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产业的健康快
上一篇:烟草弱势群体客户管理办法
下一篇:六一活动主持词开场白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