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异同练习

时间:2025-08-13

古代汉语

词义的异同

Ⅱ、 思考与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予以指明)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B、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C、愿无伐善,无施劳。

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 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是

A、狱:古义为“案件”,今义为“监狱”

B、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女子的配偶”

C、臭:古义为“气味”,今义为“难闻的气味”

D、裁:古义为“裁衣”,今义为“裁断”

3、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的是

A、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B、響: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

古代汉语

C、劝:古义为“勉励”、“勉力”,今义为“劝阻”

D、宫:古义为“房屋,居室”,今义为“宫殿”

4、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转移现象的是

A、坟:古义为“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为“掩埋尸体的土堆”

B、货:古义为“财物”、“财产”,今义为“商品”、“货物”

C、色:古义为“脸色”,今义为“颜色”、“色彩”

D、睡:古义为“打瞌睡”,今义为“睡觉”

1、以下各组成对的反义词,其反义关系

与今义一致的是

A、高——低

B、穷——达

C、进——退

D、治——乱

6、以下各句中红色的字,其语法作用相当于一个词的是

A、操其奇赢,日游都市。

古代汉语

B、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

C、操虽託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D、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三)简答题

1、根据以下例句,说明“恨”和“怨”二词古今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

(1)子为父死亡所恨。

(2)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3)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2、根据以下例句中红色词语的意义,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色彩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1)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2)诗守南楚,民作谣言。

古代汉语

(3)下流多谤议。

(4)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5)主上直信李冲吹嘘之说。

(6)冯唐已老听吹嘘。

(7)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8)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9)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3、说明下列例句中红色的成分的意义,并指出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复音词有什么不同。

(1) 虽然,何以报我?

(2)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3) 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

(4)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古代汉语

(5)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6)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

(7) 数犯主之颜色。

4、下列各句中红色的词现代还用,它们在句中的意义与今义有什么不同?

(1) 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韩非子·五蠹》)

(2)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同上)

(3) 燕兵犹追北。(《战国策·郭隗说燕昭王求士》)

(4)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同上)

(7) 乃令张良留谢。(《史记·项羽本纪》)

古代汉语

(8)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同上)

(9)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同上)

(10)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使,后坐事免官。(同上)

古今词义异同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