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3)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随笔杂谈2011年第3期
四、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文知识系统全面的传授者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三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
也称步骤性和过程性知识。策略怎么做的问题,
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如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复述文本内容的教学环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复述的内容即是陈述性知识;如何遣词造句进行复述即是程序性知识;用什么方法记忆文中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复述即是策略性知识。
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严峻问题是:语文教师往往侧重于对学生陈述性知识(学的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识(做什么、怎么做)的传授,基本上没有策略性知识(如指导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做好计划,对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以
指导学生及学习时间做出安排;在学习过程中,
对象和任务;在学习活动之后,明确学习的目标、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效果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的学习采取补救措施等)的教与学;即使偶尔有,也是零零碎碎、非系统性持久性的指导。这样的语文课堂教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片面理
解和非完整传授,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个性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其中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是核心,而语文学科的策略性知识注重的就是这种融合。语文教师在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成为语文知识的灌输者,即偏重于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引领者,即更应该注重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者的有效结合。
五、语文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中的合作者“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意思大家肯定都懂,只有合作才能有更大的力量,才能顺利轻松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在生活中,合作更是处处可见,因为只有合作才能进步,只有合作才能发展。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教与学的关系表现为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规定的客观条件下互动,这种互动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语文教师,特别是同年级组的语文教师,是
教育教学工作更需要彼此的合一个战斗的团队,
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有教师如同一台安装
了各种零部件的机器,倘若机器上的某个零件发生问题,机器就会发生故障,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对教育教学所产生的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各科教师之间主动沟通、通力合作,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语文教形成教育的合力,
师大多兼任班主任的角色,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所接触的人,除学生和同事之外,最多的莫过于学生家长。兼任班主任角色的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切忌损伤家长的感情;要正确地评价学生,切忌挫伤家长的自尊心;要善于与家长交进行有效、和谐的合作,让家长成为班级管理往,
教学工作工作的好帮手。班级管理工作做好了,才能高效有序地完成。
六、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新课改规定,课程管理从中央集权改为中央、地方与学校三级分权。这样的分权就赋予了教师“课程的建设者和校本课程开发者”的角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一章中指出:“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该理念给语文教师建设符合本地域、本学科与学生实际的语文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制度保障。某种意义上说,建设优质的语文课程与开发具有学校教育特色的语文校本课程,也是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计划、标准和教材具有宏观性和抽象性,还不能直接进入课堂,有待于教师将其具体化和微观化。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具体化、微观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课程建设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课程总目标以及各学段阶段性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
上一篇: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与教案
下一篇: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