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3500软件无线电平台的OFDM通信系统设计与实(19)
时间:2025-05-15
时间:2025-05-15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构的FPGA相比,DSP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类C的编程环境,并且虽然FPGA的并行结构在实现FFT/IFFT运算上比较诱人,但实现难度比较大,相反在DSP上的实现因为提供了相关的库函数则较为容易实现。
SandBlaster 3500 (SB3500) 是由Sandbridge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的,后由无锡德思普科技有限公司收购的一款基带处理芯片[35],SB3500支持各类通用的无线协议且满足严格的耗电要求,软件无线电的特性大大缩短了上市时间并降低开发成本。芯片包含3个“SBX” DSP内核和ARM926处理器的多核设备,性能高达600MHz,65纳米工艺,每个核上有4个线程[36][37]。SB3500平台由一系列高性能开发和调试工具提供支持,也即是SandBlaster IDE软件工具,并采用专有的RPU指令集和大量优秀的库函数,大大的提高了效率[38]。
2.6 本章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对软件无线电的系统框架,OFDM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加深了对该领域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对于这两种关键技术的研究涉及到了通信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且已经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等不同领域,认识到在做该课题研究时,应当缩小范围,找准一个到两个要点进行研究。并且简要介绍了选用DSP SB3500的原因和后续章节中涉及的DAGC技术。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OFDM通信系统仿真
3.1 引言
在前面章节中,我们分别概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及OFDM技术。并展望了在未来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和相关核心技术。然而,为了能更好地理解OFDM的原理和具体工作过程,在基于DSP上实现OFDM的软件无线电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仿真,在本章中,我们首先对OFDM进行了基于matlab的仿真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并对OFDM中的经典的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进行仿真比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S信道估计方法,最后在Ricianchannel仿真信道中进行四种实现方法的性能比对,为下一步基于DSP上的实现工作打下基础。
3.2 基于Matlab的仿真过程
3.2.1 OFDM系统方案整体设计
根据OFDM系统方案规划,设计发送和接收端的基带信号处理流程如图
3.1所示:
图3.1 OFDM基带信号处理流程
在发射端,数据经过比特加扰[39]、信道编码、打孔和调制后,通过串并变换进行组帧,对并行信号进行IFFT得到完全正交的信号,之后通过添加CP(循环前缀),再并串转换为Tx_sig(发射信号),最后为了提高信号抗混叠能力,对信号进行2倍过采样后再发射出去。
上一篇:信号相关性与DOA估计
下一篇:光亮镀锌及化学镀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