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题(6)

时间:2025-07-12

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17.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

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

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18.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

19.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

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

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16、(4分)A C

17、(7分)

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

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终结点。

18、(4分)

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境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铺垫。

19、(10分)(略)

(10年上海秋季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笔 墨 的 超 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

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

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

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

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

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

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

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

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

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

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

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

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

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

“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

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

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