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史(14)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经济学的深度,与时间坐标!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二、日耳曼制度与罗马制度的融合
日耳曼人在征服罗马的过程中,学习罗马的经营模式,结合自己的社会结构,将罗马的隶农制与自己的氏族制度相融合,形成了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性质。即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土地制度。
三、封建等级制度
大封建主将征战获得的土地留一部分自己直接经营外,其余赐封给亲信、臣属、贵族,受封者向封主宣誓效忠,缴纳贡赋,服骑兵役。
被封的小封建主再向臣服自己的亲信、臣属赐封部分土地,这样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国王是一国最大的封建主。
教皇是西欧世界各国最大的封建主,它领有西欧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
四、封建土地制度
表现为封建土地等级所有制。
土地经过封建主之间层层相互封受,各级封建主的人身等级和相应的权利、义务也表现在土地上,似乎土地也具有了主人的属性,形成各种等级。
五、封土制(也叫采邑制)
(一)起源与发展
源于封臣制。国王封给封臣的土地称为采邑,也叫“恩赐地”、“赏地”、“采地”。到9世纪后期,采邑从终身占有变为了世袭领地,并逐渐用“封土”一词取代“采邑”。封土就是转化为世袭领地的采邑。
(二)衰落
中世纪后期,封土制趋于衰落。
封土制本来是为了保证封建主战时应招军役而设立的,但在封土制发展后期,这种方式所提供的军事战斗力已显著降低。另外,随着征服和扩张活动的减弱,可供封赐的土地也越来越少。
再就是由于封土的买卖,破坏了原有的封建关系。
随着封土制的衰落,西欧整个封建制度也慢慢走向衰落,逐步让位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六、法兰克的封建化
法兰克国王在进军西罗马帝国时,将罗马皇庄的大量土地当作战利品奖赏给亲兵和贵族,作为他们的采邑。后来发展为封臣和封土的关系。
七、教会和寺院的封建化
日耳曼人在建立法兰克等封建国家时,借助于教会的力量,因而大量赐封教会地产。这些赐封也是作为采邑分封给教会的,主教和修道院长等职都是由国王任命的,他们也成为国王的封臣,向国王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
第三节 封建经济的发展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经济生活,主要是有关自然经济和土地占有的事情以及有关土地上的农民所负担的封建义务。庄园是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主要的和正规的组织细胞。
1188
下一篇:防雷装置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