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贵州传统蜡染艺术的形成与

时间:2025-04-30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贵州传统蜡染艺术的形成与演变

郜 凯 韩会庆 郜红娟

1

2

2

(1.贵州民族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贵州传统蜡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传统蜡染是不同民族在贵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艺术。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蜡染艺术在民间出现了转化和消亡现象。文章在大量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贵州传统蜡染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并对贵州传统蜡染艺术的演变做了一定思考,以期对展贵州传统蜡染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传统蜡染;贵州;形成;演变;文化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J5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0)01-0091-05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蜡染古称“蜡缬”,它与“绞缬”(扎染)“夹缬”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纺染工艺。蜡染在我国已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时代,贵州主要少数民族苗、布依、侗、彝、水、仡佬、壮、瑶等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蜡染艺术,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文化生态学认为,每种艺术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由于贵州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蜡染艺术才得以形成和发展下去,成

收稿日期:2010-02-21

为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贵州传统蜡染艺术的文化生态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主要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彝、水、仡佬、壮、瑶等。他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而最具代表性的是蜡染艺术。1987年在安顺市平坝县桃花村苗族刘姓的一座洞葬群棺中,不但发掘了汉唐时代的陶釜和酒具,而且首次发掘了宋代彩色蜡染褶裙,灿然如新,图案为“鹭丝鸟纹””款式,与现代苗

作者简介:郜凯(1955-),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韩会庆(1983-),山东济南人,贵州师范大学2006级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地理;郜红娟(1981-),山东菏泽人,贵州师范大学2007级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规划。

91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贵州传统蜡染艺术的形成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