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电子文件管理1(15)
时间:2025-07-06
时间:2025-07-06
12、 电子文件的信息与载体之间不可分离。(×)
13、 电子文件中的信息是可以流动的,具有相对独立性。
14、 电子文件信息具有易变性。
15、 电子文件载体性能的不稳定性有可能造成文件中信息的改变。
16、 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造成电子文件信息的不稳定。
17、 电子文件信息具有存储的高密度性。
18、 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电子文件不断发展变化,形成新的特点。
19、 电子文件作为文件的一种形式,具有文件的基本特征。
20、 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通过过程控制实现结果控制。
21、 前端控制是实现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的重要保障,是全面、系统、优化思想的集中体现。
22、 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其软件型号、名称、版本号和相关参数手册、说明资料等不必收集。(×)
23、 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原则上应转换成通用型电子文件,不能转换时应将该软件与文件同时归档。
24、 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应解密后再归档,确实需要以加密方式保存的,应将其密码同时归档。
25、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规定,归档的每套载体均应接受检验,合格率应达到90%。(×)
26、 凡经登记的电子文件都应得到鉴定。
27、 电子文件的“双重鉴定”中以载体鉴定为核心,以技术鉴定为保障。(×)
28、 电子文件归档前鉴定,其任务是确定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时间视各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
29、 电子文件期满鉴定的任务是检查到期的文件是否有继续保存得价值,根据分析的结果予以销毁或重新划分其保管期限。
30、 电子文件技术鉴定由于电子文件保管环境的变换需要进行多次,第一次是在文件归档后进行,以后每次迁移后一般都要重新鉴定文件的技术状况。(×)
31、 电子文件的处置即根据确定或调整了的保管期限对电子文件作的处理工作。
32、 内容鉴定法是电子文件鉴定的基本方法,职能鉴定法是电子文件鉴定的辅助方法。(×)
33、 落实电子文件的鉴定方法,指导鉴定工作开展的关键是制定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
34、 归档是将具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由形成部门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5、 多载体文件并存的局面以及电子信息管理的特殊要求使得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比纸质文件归档工作更为复杂。
36、 归档前经鉴定为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是归档范围的主体。
37、 我国规定在电子文件归档的同时,应归档相同的纸质文件,这就是“双套归档制”。
38、 双套归档是文件载体转换时期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39、 超文本文件、多媒体文件等必须实行双套归档制。(×)
40、 通过局域网传递的上级来文必须实行双套归档制。(×)
41、 已实现计算机辅助生产的CAD文件,在条件许可下,可以单独归档电子文件。
42、 物理归档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43、 逻辑归档是指把计算机及其网络上的电子文件集中传输至独立的或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44、 逻辑归档有助于充分利用机构内部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45、 逻辑归档能够保证档案部门在不实际拥有文件数据的条件下,能够对其安全保管和合法存取进行有效监控。
46、 网络归档又称在线式归档。
47、 介质归档又称卸载式归档。
48、 逻辑归档,可以实现电子文件的集中管理,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49、 在电子文件管理的初级阶段,条件不成熟的单位应采用集中存储的物理归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