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全-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知识点
时间:2025-04-06
时间:2025-04-06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1课鸦片战争
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原因: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
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
4.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5.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⑶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南京条约》:
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
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破坏了中国领
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⑵时间:1856.10~1860.10
⑶发动者:英法联军⑷帮凶:美俄
2.列强的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年②领导人:洪秀全③爆发地点:广西桂平金田
④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城太平军
②抗击洋枪队:李秀成
第3课收复新疆
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整个新疆:左宗棠
2.左宗棠收复新疆:
结果: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防
意义: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⑴时间:1894~1895年⑵目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⑶主要战役:①黄海大战: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官兵英勇奋战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②辽东战役,制造旅顺大屠杀
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3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
⑴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注意:这点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特点)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注意:这点体现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的特点)④增辟通商口岸
⑵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⑴时间:1900年⑵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⑶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⑷侵略中国的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⑸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廊坊战役
⑹结果:中国战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
约》。(注意:⑴外国侵略者曾两次攻占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⑵清
朝皇帝曾两次逃离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原因:外国的侵略)
2.《辛丑条约》:
⑴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注意: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
等条约)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注意:这是核心内容,是清政府成为“洋人
的朝廷”的理由,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
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⑵危害(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洋务运动
.原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3.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上一篇:线性代数第一章1-7
下一篇:唐诗宋词(鲁人版)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