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教学案例(4)

时间:2025-07-10

2.如图14,在△ABC中,已知AB=AC,BD,CE是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交于点O。△OBC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 课后反思

1.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只提问十多个学优生、中等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本节课上,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手探究,积极发表见解,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学习自己也能会做练习题,90%以上的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题,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2.使我感受到“面向全体学生”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前,我认为班容量大,“面向全体学生”是无法实现的。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只要我们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心中真正装着全体学生,认真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环节关注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我们的课堂离“面向全体学生”就会越来越近。

3.要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完善“分层教学”教学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放之所有课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因课而异。“分层教学”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刚刚开始,还需要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不断去完善。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教学案例(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