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教学案例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教学案例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首先由“等边对等角”逆用是否成立引出;之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然后得出“等角对等边”定理;接着进行应用;最后是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识别的“大家谈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A层学生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三步几何说理题。
2.B层学生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二步几何说理题。
3.C层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并能够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
(二)过程与方法
1.A层学生经历用几何推理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
2.B.C层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方法验证“等角对等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如图1)在△ABC中,如果AB=A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如图2)在△ABC中,如果AB=AC,AD=BD=BC,你能得到哪些等角?
【教师提问1题由C层学生回答,2题由B层学生回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不同层次的思考
】
(二)三层四步,探究新知
1.问题解决
(1)提出问题:(如图3)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吗?
(2)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折叠法;测量法;几何推理法(师引导辅助线的添加)
上一篇:七大洲和六大板块示意图
下一篇:老年男病人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