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古代史原创试题(8)

时间:2025-04-20

历史

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主张道教徒应该以儒家的忠孝、仁恕、信义、和顺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已不能成仙。

北魏寇谦之制定了一系列的道教戒律,废除了原来入教要收取租米钱税以及男女和合之术等陈规陋习,提倡 专以礼度为首,加以服食闭练 ;自称得到老子感召,辅佐北方的 太平真君 ,并因此而得到北魏太武帝的信任。

南朝陶弘景自称 胜力菩萨 ,致力于儒道佛三教合一,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道教教义和道教神仙谱系。

(1)根据材料可知,早期道教存在哪些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改革体现了哪些趋势? 问题:与社会主流思想(1)和现行统治秩序(2)存在冲突;组织(3)和理论(4)体系不完善,存在陈规陋习;入教有财产限制(5),阻碍道教的发展。

趋势:官方化;平民化;规范化;儒道佛三教融合。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 道教是一面抄袭老子、庄子的教理,一面采佛教的形式及其皮毛,凑合起来的。做中国史,把道教叙述上去,可以说是大羞耻。

陈寅恪先生认为: 切其真能于思想史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

(2)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和陈寅恪二人对道教的评价有何不同?如何看待这两种看法? 评价:梁:批判否定;陈:积极肯定。

看法:梁启超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否定道教;陈寅恪从文化融合的角度肯定道教。两者从各自的评价标准出发,成一家之言,有一定道理;应该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历史事物。

71.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寒门的界限非常严格,士族羞与寒门为伍。为了严格士、庶界限,一方面是士族修订家传、谱牒,实行自我标榜;另一方面是士族之间联姻,严格规定士庶之间不许通婚,为了在婚姻上血统纯正,当然就要拿谱谍作为根据了。同时,六朝时期避家讳之风极盛,为了在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官场交往中游刃有余地避免触犯对方家讳,最好的办法就是熟习谱谍。

材料二:下列是关于该时期谱牒之学的两段议论:

姓氏谱牒不修也久矣。晋东渡,五胡乱中原,衣冠流离而致然也。……况元魏据洛,况元魏据洛,诸虏喜中原之姓,择而冒之者益众。则谱不可以不知也。 ——《麈史》王得臣

魏氏立九品,臵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矣。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晋、宋因之,始尚姓已。……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 ——《新唐书·柳冲传》

材料三:《氏族志》成书于太宗时,《氏族志》初稿将山东望族崔、卢、李、郑等大姓也都列为高等,排名在皇族的关陇李姓之前。唐太宗非常不满,最后在唐太宗 崇重今朝冠冕 思想的指导之下,把皇族李姓列为一等,外戚为二等,崔、卢、李、郑为第三等,绝大部分有军功而非士族的人都未列入。武则天当政时,重修《氏族志》, 以仕唐官至五品者皆升士流 为编纂原则,并更名为《姓氏录》。

材料四:延至宋时,政府取消谱官,家谱皆由私家编修。此时的家谱才真正成为 寻常百姓 的宗族之谱。这个时候的家谱,由以划分社会政治地位、确定 家之婚姻 的依据,衍化成以 敬宗睦族 为宗旨,以记述宗族内部事物为主体的血亲之谱, 隐恶扬善 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这类家谱的出现极大地强化了宗族的主体性和凝聚力,促进了族权的形成和发展。

2009年中国古代史原创试题(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