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古代史原创试题(6)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历史
A.明朝内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55.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政治中心逐步由内地转移到近海,由中国中部的关中、河洛地区转移到中国北部的北京地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或条件不包括
A、中国古代中西部的气候等环境逐步恶化 B.政治中心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
C、中国民族问题焦点地区的转移 D.大运河等水上运输工程的发展和完善
56.新安县《清诰授资政大夫户部总督朴岩吕公墓志铭》记载: 新安漕米不近水次,挽运惟艰,(吕公)为当事指陈,改征折色(征收银两为折色,征收实物为本色)。 这说明当时
A.彻底废除了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 B.开始实行征收货币地租。
C.货币地租与实物地租并存。 D.农民必须纳银代役。
57.《施南府志》记载某时期:“诸土司尽改流,始设施南府及宣恩、来凤、咸丰、利川四县,……特设施南府知府一员。”据此你认为该历史现象发生在
A.元代至正年间 B.永乐年间 C.康熙年间 D.雍正年间
58.右图为明代对外贸易过程的说明。请问:下列
哪一种说法最为正确?
A.地理大发现后,明代官方朝贡贸易转趋兴盛
B.江浙丝织品行销世界,中国白銀大量外流
C.这种贸易形态带动了中国国内贸易和手工业的兴盛 D.西班牙的白銀,主要來自中南欧
59.徐光启说:“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不能反映出
A.生产的区域专业化趋势加强 B.原料生产与加工制造业的分离
C.区域间长途贩运业的发展 D.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60.清人刘献廷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唯汉口耳。”这说明明清时期
A.疆域广阔 B.经济重心在华中地区
C.全国性商贸城市的兴盛 D.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市镇兴起 61.《红楼梦》描写刘姥姥入大观园见到某种新式器械的文字: 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着,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柱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A.自鸣钟等西方用品开始传入中国 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
C.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空前兴盛 D.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
62.《农政全书》记载某种农作物:“宋末始入江南,今则遍及江北与中州矣。”这种农作物是
A.稻 B.棉花 C.葡萄 D.玉米
63.目前所知,西红柿又名番茄、番柿、洋柿子等,中国最早记载西红柿的书籍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有人据此得出西红柿原产于美洲,其最主要依据是
A.茄、柿/ 明朝中后期 B.番、洋/ 明朝中后期
C.茄、柿/ 中国最早 D.番、洋/中国最早
64.康熙帝以为各地督抚编审人丁数目时没有尽数开报。康熙帝为了弄清实际人口总数,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更名田 B. 设南书房 C.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D.摊丁入亩
65.《广东通志》记载: 佛郎机素不通中国,正德十三年,驾大舶突至广州澳口,铳声如雷,抚按查《会典》无旧例,不行,乃退泊东莞南头,盖房树栅,恃火铳自固。 由此判断“佛郎机”是指
A.法兰西 B.西班牙 C.葡萄牙
D.荷兰
66.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关东”一词,但是具体所指是不同的,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上一篇:接访劝返工作方案
下一篇:培训教材(上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