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古代史原创试题(4)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历史
C.唐朝五代时期的中原地区 D.满清时期的东北
32.唐初诗人苏味道有一首描写当时某时令节日的诗,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据此判断,该节日应该是
A.春节 B.元宵节 C.清明节 D.中秋节
33.书法名作《祭侄文稿》被称作“天下第二行书”,其开头写道:“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下列对于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乾元”为唐太宗年号,“戊戌”为天干地支纪年 B.“第十三叔” 表示作者的排行
C.《祭侄文稿》的作者为颜真卿 D.“丹阳县开国侯”表示作者的爵位是侯爵
34.史书记载:“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下列诗人中对改变这种文风做出杰出贡献的是①曹操②陈之昂③杜甫④白居易
A.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5.唐太宗赦命孔颖达总结魏晋以来儒经注疏的宗派岐说,撰成《五经正义》一书;赦命颜师古考定五经文字,撰成《五经定本》一书。书成之后唐太宗颁行天下,令学者肄学习。唐太宗此举的根本意图是
A.加强思想统一 B.推动儒学发展
C.倡导学术自由 D.独尊儒术,罢黜佛道
36.唐初,诸家治经大都依据经传侧重于章句训诂;但是韩愈治经却以己意断经,注重阐发义理,这种学风
A.为宋代理学诸家所继承 B.有利于弄清经典的原始含义
C.不利于实现经世致用 D.不利于新形势下儒家的创新和改造
37.20世纪初某人为撰写雕版印刷术起源的论文提到了这样一则史料:“中和三年癸卯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说、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漫染不可尽晓。 据此推测“中和”应该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A.汉武帝 B. 唐僖宗
C.宋神宗 D. 明太祖
38.唐代著名诗人的地理分布情况如下表,那么这四个数字的大小关系不可能是
唐代前期 唐代后期
北方占有比例:Ⅰ 南方占有比例:Ⅱ 北方占有比例:Ⅲ 南方占有比例:Ⅳ
A.Ⅰ>Ⅱ B. Ⅰ>Ⅲ
C.Ⅱ>Ⅳ D. Ⅲ>Ⅳ
39.宋朝谏官多取学术才行高者充任,史载:“许以风闻,而无官长,风采所系,不问尊卑。”而宋朝“未尝罪一言者(谏官)。纵有薄责,旋即超升。”宋朝重视谏官的意图是
A.纠正朝廷失误,确保决策科学 B.纠察帝王,防止昏庸
C.纠察百官,限制臣权 D.促进文教,重视学术
40.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抑制土地兼并 B.向地主征收重税
C.纵容土地兼并 D.加强对人民的搜刮
41.北派禅宗在盛唐时期已极盛行于京洛黄河流域,中唐之后南派禅宗逐步走向繁荣,造成佛教禅宗这种巨变的根本原因在于
A.统治集团的转移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南北民族融合 D.战乱导致北民南迁
42.资料显示,理学家的地理分布与唐代后期南派禅宗的地理分布大致重合,这不能表明
A.禅宗的形成吸收了理学的精华 B.理学深受佛教的影响
上一篇:接访劝返工作方案
下一篇:培训教材(上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