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5)

时间:2025-07-12

道理也记录在书中。在2000多年前,孔子及其门人弟子花这么多精力心血,就记载整理出这么一套东西留给后人。在孔子看来,礼仪是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野蛮和文明的主要区别。从礼仪和政治制度内容来看,主要是用来规范国家政治制度和士大夫的行为标准。但孔子的理想是要把礼仪制度普及于天下。在《礼记:孔子闲居篇》里就明确的表达了这一点。儒家学说从一开始就不是标新立异的学说,与他的创始人孔子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有密切关系。虽然后来由儒家弟子编的《周礼》、《仪礼》、《礼记》,可能掺有理想主义的成分,大多数或者主流学者认为这是在当时是有依据的,不是完全凭空杜撰的。岳麓书社出版的《周礼》主编钱玄,在该书前言中写道:“《周礼》记载建国设官之设想,故就总体而言,则非某一时代之历史的真实记录,但就书中一官一职、一事一物。则每可求证于先秦古籍以及考古出土文物。”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政治制度及士大夫行为标准礼仪交际制度之完备和精细,已达到惊人地步。只有生产力发展到相当的水平,有足够的剩余产品供应有闲阶级,社会才能发展和完善这种制度。先放下评论这些东西的优劣好坏,这种制度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农耕文明的出现

人类起源于大森林中的一种叫“裸猿” 的动物。他既食森林中的爬虫及各种小动物,也吃各种坚果、浆果。由于发生了不利于动物生存的环境气候变化,摆在森林居民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走出森林,要么坚守森林。大多数动物选择了留守,我们的祖先选择了走出森林,迈出了及其勇敢的一步,也是成功的一步。走出森林的人类祖先,面临两项艰巨任务:要么比旷野的原住民――大型肉食动物更善于捕猎,要么比原有的草食动物更善于寻找植物性食品。我们的祖先在两方面都成功了。以上是《裸猿》一书介绍人类起源的大致过程。但是,是什么造就了中华文明的最初创造者――中华民族的祖先,偏重于重视农业?农业文明大多起源于大河流域,说明了农业文明与水、气候、地理有关。中央电视台曾出过一期节目,大意是讲气候与经济的关系。节目谈到,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是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出现?节目认为,北方的寒冷气候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使得北方人在能源利用方面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在这方面关注的多且早,所以突破的早。节目还谈到,中国四季分明,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阳光和雨水充足,是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的,是环境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祖先,确立了以农业作为主导产业。

周王朝崛起于西北,武王克殷后,曾谦虚地向箕子请教治国的知识(见《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的介绍中农业和与农业有关的知识占了不小的比重。黄河流域有利于农业的这种气候特点,促进了农业经济和农业文明的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气候变迁与人类的进化有密切的关系,似乎可作为定论。同样是环境气候条件,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保留或者选择了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习性。这种习性,也同时促使祖先们特别重视植物性食物来源。这种知识的积累是缓慢的,也是成功的。主流历史学家根据考古发现的证据,认为农耕农业的出现只有几千年的历史。我觉得他们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农事方面的知识和技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