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自然教育理论述评(4)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教育理论
教育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其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就要求地理老师必须具备优秀的教学品质,道德规范,心理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
础,较高的教学水平。但有些教师嫌麻烦或认为必要性不大,对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技术往往没有足够的重视。上课仅仅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而中学校园的局限性、封闭性、和经费、资料不足又限制了地理教师对开放空间系统中新教学理论、教学研究成果、现代教学手段的利用。同时,一些学校
不重视对地理教学的投资,使地理教师缺乏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地理教学显得很机械、落后。一些老师,他们对新的知识,知之甚少;新的方法用之甚微。
以上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水平的提高。不仅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限制了高中地理学科教育功能的发挥,削弱了高中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上接第3页)参考文献:
[1][2][5][10][12]于凤梧.卢梭思想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4]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儿 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儿(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7][11]杜威.朱经农,潘梓年译.明日之学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8][9]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