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自然教育理论述评(2)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教育理论
制度,认为由天主教会所掌控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奴化教育,它根本不顾儿童的心理特点,强硬地向他们灌输各种烦琐的知识和空洞无味的宗教神学教条,
让学生盲目信仰和崇拜权威,而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严重摧残了儿童的身心健康,违反人的本性,排斥实际知识和对自然的探究,窒息人们的头脑,使人不能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人。鉴于此,卢梭提出让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遵照儿童的本性。
卢梭认为人的教育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即自然的教育、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其中自然的教育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事物的教育只是部分能为人所决定,人为的教育是完全可以由人来支配的。只有人为的教育服从不受人的力量控制的自然的教育并适时利用事物的教育,才能使三种教育协调一致并趋于同一种教育目标,学生才能说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教育只有遵循自然、遵循人的本性自然,学生才能自由健全地发展,才能成为身心健康、个性独立、个性解放的人。
卢梭所培养的自然人是不受传统束缚,天性自由发展、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主见的独立率性发展的人。 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
[3]
魂的能力被置于继续不断的束缚之中;他永远不能奋发起来,不能使自己对同胞们成为有用的人。#
[5]
卢梭当时就生活在这种封建主义教育影响极盛的年
代,宗教神学在当时占统治地位,儿童们接受的知识都是一些严重脱离实际,于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用处的一些枯燥、机械、呆板的宗教神学教条,儿童只知一味地呆读死记,却并不知道他们学到的只是一些迷乱心智、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的词汇或同义语。儿童的智慧不能得到开发,思想不能得到自由发挥,思维不能获得自由,身心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卢梭明确指出: 我憎恨书籍,它只教我们谈论我们实际上不知道的东西。#
[6]
他坚决主张取消在学校
课程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课,把自然科学当作教学的基础,强调应重视自然学科和实用学科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生活和实践去学习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他认为学校教学内容应以趣味性和有用性为标准,以学生的兴趣为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幸福的知识。这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因为 只有具备真正的知识,才能有卓异的见解;只有具备有用的知识,才能有卓越的才干%%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不流为书本的俘虏却成为书籍的主人者,才能精于判别是非和审度曲直,成为识时务而善治事的才干。#
[7]
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才能。
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
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处在他的地位上。#因此,这种自然人他不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习惯、职业、地位和阶级,他不依赖任何人,能自己与恶劣环境顽强抗争,能自己争取自己的幸福。
(二)反对经院学校脱离实际的教育内容,主张追求实际有用的知识
霍尔巴赫曾经指出:封建专制国家的教育用盲目的信仰主义毒害青年,使他们 冤屈地做了迷信的牺牲品%%人们用各式各样的神话和神秘去塞满他的头脑;拿着一种丝毫不能理解而又不得不同意的学说向他灌注;用种种空虚的幽灵扰乱他的精神;用种种琐碎的圣礼、幼稚的教务、机械的祈祷,去磨损他的天才。人们使他在教规和典礼上耗去了一些宝贵的时光;使他的头脑充满了诡辩和错误;用狂信去迷醉他;抢先地使他永远反对理性和真理;他的灵
[4]
(三)反对经院学校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主张追求自然的方法
卢梭反对封建学校对学生施行的呆读死记、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认为这种方法完全不顾儿童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妨碍儿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消磨了儿童学习的兴趣,贻害很大。他指出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以兴趣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而不揠苗助长、硬性注入,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形成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卢梭认为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是激发儿童自觉学习的首要因素。教师切不可抛开这一点而去强硬地把一些自以为有用、其实于儿童发展没有一点用处的教条灌输给他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儿童,以为他们与自己感同身受,而应该用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来诱导他们积极快乐地学习。卢梭对爱弥儿的教育就是这样, 并不是传给他确切的知识,而是养成他在需要知识时能够掌握获得知识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