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尔康的“变异型宗法社会”兼述两汉的宗族(3)

时间:2025-04-24

孟建升,广西师范大学

二、两汉宗族建设及演变

春秋战国之世,中国上古宗法社会体系破坏殆尽。秦汉时期,宗族组织从衰微走向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的宗族依其自身的组织状态和其政治、社会的地位,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型:贵族宗族、仕宦宗族、和平民宗族。

前文所说的皇族宗族就包括在第一种贵族宗族之中,在贵族宗族中还有与皇族有关的外戚宗族和勋臣宗族。汉朝皇族自刘邦开国到曹魏代汉,皇祚历经四百余年,延续如此长久,作为一个宗族团体,其组织结构也最为完善,在中国古代宗族史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中国古代皇族宗族建设的先驱和实验,事实证明两汉的皇族宗族建设在现实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皇族是社会的最高层,它的兴衰直接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力量的兴衰。皇族在政治、社会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汉初分封同姓,齐国、吴国、楚国三国的分封就“分天下半”。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皇族人丁众多,宗枝强盛。诸侯小宗也与皇帝大宗君统发生矛盾,然而至武帝“推恩”之后,已经干强枝弱了。那些于皇帝枝属较远的皇族成员在历史的进程中也逐渐乡土化了。

外戚是皇权的衍生物,它总是伴随着皇帝的更替而兴衰,外戚的宗族的实力往往和当权的皇帝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外戚宗族尽管不像皇族那样一姓天下长久未变,姓氏家族总在替换,但在两汉时期,外戚宗族是与皇族兴衰相始终的强有力的宗族。它先是作为皇权的有力支持者出现,以后又为皇权的制约者而告终。然而西汉外戚宗族在政治上的影响远不及东汉长久深刻。东汉的婚姻已经开始注意门第,皇族有意联姻豪族,以稳固自身的地位。外戚本来就有强有力的宗族背景,加之皇权的扶持,其家族地位、势力迅速扩张,自然为皇权所难以驾驭了。

皇族、外戚之外,贵族宗族之中就只有开国勋臣及其子孙后代了,他们是“剖符而爵,泽流苗裔”的宗族,本质上属于食封贵族。两汉立国之初,这类人最多。西汉之初,功臣大多起自社会下层,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东汉则不同,它的政权基础就是地方豪族。这些豪族大家借助皇权加强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势力,其宗族组织更是得到了有力的发展,他们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自然也就不西汉工程较长远、广泛。

这些贵族宗族,其宗族组织、结构都比较完善,有政府直接或间接管理,属于带有“官办”性质的组织,也是这一时期宗族组织的主体。秦汉两朝都设有宗正之官,有皇室成员担任,专司“宗室亲属”,稽查皇室成员的嫡庶,世系的远

论冯尔康的“变异型宗法社会”兼述两汉的宗族(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