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医学微生物学笔记[1](5)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2. 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 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
物的方法。
3. 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4. 无菌:无菌即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
物品的操作技术。
5. 清洁: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㈠、热力灭菌法
①干热灭菌法: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
包括: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
②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ⅰ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变性;ⅱ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ⅲ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 包括:巴氏消毒法(加热至61.1-62.8℃30分钟,71.7℃经15-30秒)、煮沸法、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㈡、辐射杀菌法:
① 紫外线: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 ② 电离辐射
③ 微波:波长为1—1000mm的电磁波,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微波主要靠热效应发挥作用,且必须在有一定含水量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 ㈢、滤过杀菌法 ㈣、干燥杀菌法 ㈤、低温杀菌法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原理:⑴、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⑵、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⑶、损伤细菌的细胞膜而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生理活动。
第四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㈠、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对消毒灭菌的敏感性高低排序大致如下:真菌、细菌繁殖体、有包膜病毒、无包膜病毒、分枝杆菌、细菌芽胞。 ㈡、微生物的物理状态 ㈢、微生物的数量
㈣、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及作用时间
㈤、温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速度随温宿升高而加快。 ㈥、酸碱度 ㈦、有机物
第五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上一篇:公选村支部书记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