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家看法治(研讨发言汇编)(7)

时间:2025-07-07

的解决则是随时随地的用礼来规范。所以说中国古代只有法家是重刑主义的,但法家不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

另外,法律由习惯走向成文毕竟是历史的进步。问题是公布的法律与自下而上生成的规则、习惯应很好地契合。孟德斯鸠说用法律改造风俗是要失败的,尤其是民事方面的法律。刚才我也说到宪法,宪法一定要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是民众情感的凝结。宪法一定要和传统、和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对违宪行为气愤是因为人们明白违宪会损害人们应享有的权利,会伤害民众的情感。但现在中国社会对宪法是冷漠的。大家觉得违宪不违宪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并不认为宪法保障的是每个人的利益。如果现在中国人对违宪的认识,如同中国古代人对违礼行为的认识一样,感到不可遏制的气愤,就可以依宪治国了。《诗经》上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表达了古人对违礼行为的愤怒。而我们说“违宪了”,大多数人会淡定的问:“哦,是吗?违宪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对于宪法的感情要像古人对于礼的感情一样,宪法才有权威和尊严。

从儒家看法治(研讨发言汇编)(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