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3)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案
数量多且超于稳定,个体趋于成熟。如B段(相当于二级处理)。
4) 衰亡期:营养物基本耗尽,微生物只能利用菌体内贮存物质,大多数细胞出现自溶
现象,细菌死亡多,增殖少,但细胞个体最大、净化效果强(对有机物而言)。同时,自养菌比例上升,硝化作用加强。如氧化沟或硝化段(相当于二级半或延时曝气工艺)。
可见不同增殖期对应于不同微生物组合,对应于不同生物处理工艺。 (3)从空间看:
由前至后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微生物数量由对数期逐步过渡至衰亡期,微生物组成由细菌逐步过度为轮虫等,水质逐步变好——类似于水体自净这一污水处理的原型。 4 絮体形成
活性污泥的核心——菌胶团,它是成千上万细菌相互粘附形成的生物絮体。其在对数增长期,个体处于旺盛生长,其运动活性大于范德华力,菌体不能结合;但到了衰亡期,动能低微,范德华力大,菌体相互粘附,形成生物絮体,因此静止期与衰亡期个体是活性污泥的重要微生物。
三、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1 初期吸附去除
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5~10min,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70%以上的BOD,75%以上COD)迅速被去除。此时的去除并非降解,而是被污泥吸附,粘着在生物絮体的表面,这种由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交织在一起的初期高速去除现象叫初期吸附。
吸附速度取决于: ① 微生物的活性程度——饥饿程度,衰亡期最强; ② 水动力学条件:泥水接触或混合越迅速、越均匀、液膜更新越快,接触时间越长则
越好;泥水接触水力学状态以湍流或紊流为好,但过大会击碎絮体。
2 微生物的代射
被吸附的有机物粘附在絮体表面,与微生物细胞接触,在渗透膜的作用下,进入细胞体内,并在酶的作用下或者被降解,或者被同化成细胞本身。 a、分解代谢:
CXHYOZ+(X+0.25Y-0.5Z)O2→XCO2+0.5H2O+Q
b、合成代谢:
nCXHYOZ+nNH3+n(X+0.25Y-0.5Z)O2→(C5H7NO2 )n+n(X-5)CO2+0.5n(Y-4)H2O
其代谢产物的模式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