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2)

时间:2025-04-2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案

器微生物总量与活性,需要回流部分活性污泥,排出部分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是为了接种,排放剩余污泥是为了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或MLSS恒定。

二、活性污泥的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

1 活性污泥形态 (1)特征

1) 形态:在显微镜下呈不规则椭圆状,在水中呈“絮状”。

2) 颜色:正常呈黄褐色,但会随进水颜色、曝气程度而变(如发黑为曝气不足,发黄为曝

气过度)。 3) 理化性质:ρ=1.002~1.006,含水率99%,直径大小0.02~0.2mm,表面积20~100cm2/mL,

pH值约6.7,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其固相组分主要为有机物,约占75~85%。 4) 生物特性: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理解:自我繁殖、生物吸附与生物氧化)。 (2)组成

由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残体Me,难降解有机物Mi,无机物Mii四部分组成。 2 微生物组成及其作用

1) 细菌:以异养型原核生物(细菌)为主,数量107~108个/ml,自养菌数量略低。其优势

菌种:产碱杆菌属等,它是降解污染物质的主体,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2) 真菌:由细小的腐生或寄生菌组成,具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功能,但丝状

菌大量增殖会引发污泥膨胀。

3) 原生动物: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3类,捕食游离细菌。其出现的顺序反映了处理水

质的好坏(这里的好坏是指有机物的去除),最初是肉足虫,继之鞭毛虫和游泳型。 4) 纤毛虫:当处理水质良好时出现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等枝虫、独缩虫、聚缩虫、盖

纤虫等。

5) 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捕食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是水质稳定的标志。因而利用镜检生

物相评价活性污泥质量与污水处理的质量。

3 微生物增殖与活性污泥的增长 (1)微生物增值: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曝气池内微生物的增殖规律与纯菌种的增殖规律相同,即停滞期(适应期),对数期,静止期(也减速增殖期)和衰亡期(内源呼吸期)。 (2)从时间上看

1) 停滞期:污泥驯化培养的最初阶段,即细胞内各种酶系统的适应期。此时菌体不裂

殖、菌数不增加。

2) 对数期:细胞以最快速度进行裂殖,细菌生长速度最大,此时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丰

富,生物生长繁殖不受底物或基质限制。如A段;在此阶段微生物增长的对数值与时间呈直线关系。其微生物数量大,但个体小,其净化速度快,但效果较差,只能用于前段处理 (相当于生物一级强化工艺)。

3)

减速增殖期:由于营养物质被大量耗消,此时细胞增殖速度与死亡速度相当。活菌

第四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