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与代数 2(11)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如:三年级植树 20 棵,六年级植树的棵树是三年级的 3 倍,三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此题的大逻辑:三年级种的棵树+六年级种的棵树 = 总数
小桶装水 8 千克,大桶装水的质量比小桶多 5 千克, 4 个大桶可以装水多少千克? 此题的大逻辑:一个大桶的质量× 4= 总质量
还可以让学生画枝形图:从条件入手画枝形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这就是用综合法来分析题中的信息。
也可以从结论入手画枝形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这就是用分析法来诠释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看来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这些分析方法该告诉学生还得告诉学生,那什么从问题解决情景中逐步抽象出模型呢?
从众多情景中抽象出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向别人解释自己所列模型的实际意义。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总结一些数学模型的典型实例。
一辆客车 3 小时行 270 千米,照这样计算, 6 小时行多少千米?
3 瓶饮料花 27 元, 5 瓶这样的饮料花多少元?
王师傅 2 小时生成 18 个机器零件,照这样计算, 9 小时可以生产多少个机器零件? 这三道题全部是归一问题,传统的基于题型的训练也是建模;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是从众多例证中抽取共性的东西:都是先求单一量,这一步是中间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二是在选取素材时选取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 = 路程;单价×数量 = 总价;补充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这就是建立模型的过程。
教学中也有一些老师经常问这样的问题:实际问题解决之后,用不用给学生总结归纳基本的数量关系:每份数×份数 = 总数,单价×数量 = 总价 似乎老师给总结了就有灌输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的城市配电网规划
下一篇: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