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优秀教学设计(共12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3)
时间:2025-05-11
时间:2025-05-11
3、女同学背(男同学想画面)
4、齐背
四、指导写字
(过渡:同学们真不简单,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这首小诗记在心里了,字宝宝好,高兴呀!来跟这些字宝宝打打招呼。
1、出示小黑板,复习“您”、“领”、“童”、“难”。
2、指导观察字形。
3、范写。
4、描红。
5、临写
五、小结
六、作业:
1、课外阅读,补充读本《一颗小豆儿》。
2、搜集“关心他人,奉献爱心,尊老助残” 的小事故。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
上完这节课,通过反思,看到了这一课的成功点与不足之处。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课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抓关键字运用字理分析法,导入课题的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意境,充分利用实物和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诗歌朗诵,加深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但是,在教学中,也暴露了课堂机智欠缺,不够开放等弱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新课标的理论要求,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对策: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写好生字。
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策:本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让学生自己当一个小导演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对学生提出要求,读好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建角色——引发动机
1、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激趣:九九重阳节马上就要到了,它是一个老人们的节日。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敬老爱老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当回小导演,去把一个动人的敬老故事拍摄下来?
3、指导学法:引导学生归纳出当导演需要的本领:
善于观察——捕捉人物的神态、动作
善于想象——通过人物的外表推测人物的内心所想
善于表达——要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介绍情况——熟读感知
师:现在请小导演们先了解一下剧本,把自己融进去,自由放声读课文,然后向大家作介绍。
1、分层提出自读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多字,不少字。
(2)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再读读。
2、检查自读情况:
(1) 指名分节读课文。
(2) 学生评议。(采用“我建议你……”“如果你……”“希望你……”等建议式句式进行评议。)
3、用简要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自主识记(要求用学过的字帮助识记)
2、交流。(采用“我提醒大家注意……”“我这样巧记……”句式交流。)
3、学生按笔顺描红 “邻、婆、替”
4、学生临写生字,师指导如何把字写入帖、美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表达、审美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对策:
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诗歌语言的感受。
难点:建立新角色,引导学生在创设的大语言交际场景中自主地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步实现内容理解和语言训练的双重任务。
对策:本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让学生自己当一个小导演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对学生提出要求,读好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说说内容——体会感悟
师:通过上节课的初读剧本,文中许多片断你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导演的你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
生:我感受到蝈蝈的可爱。(师展示实物或图片,播放蝈蝈的叫声,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蝈蝈不但外观美,而且叫声也很美)
生:我知道主人公小男孩把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时很高兴。(师指导读好“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
生:我明白小男孩送蝈蝈的用意是:在“我”上学的时候,让蝈蝈替“我”给盲婆婆唱歌。(师引导学生想象我和婆婆的平时交往,体会彼此的感情)
生:我读懂了蝈蝈的叫声使婆婆仿佛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也回想起童年时的快乐。(师引导学生结合挂图从神态、动作体会婆婆的快乐)
二、表演朗读——理解表达
师:剧本中的小男孩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他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令人感动。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朗读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导演要做到善于表达,善于指导,演员要细细体会把你们刚才读懂的人物的动作、语气、神态加到表演朗读中去。(四人小组表演朗读、师巡视指导) …… 此处隐藏:134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