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人教版(共17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老爷爷赶鹅)(6)
时间:2025-05-14
时间:2025-05-14
(二)过程与方法
1.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合唱初步和谐。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体验在雪橇上急速飞奔时舒畅的心。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和面部表情中表现出来。
2.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3.通过不同版本(美国、韩国、中国)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与情绪的不同。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节奏、强弱的对比。
(二)教学难点
对歌曲的情感把握。
三、教学方法
体验法、对比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谱、各种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听音乐进教室(播放斯克斯版铃儿响叮当,让学生一进屋感受圣诞气氛)
师:同学们,每年的12月25日,我们的大街小巷跟平时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节日么?
学生回答:圣诞节!
师:有一位白胡子的慈祥老爷爷,他叫什么名字呀?
学生回答:圣诞老人!
师:谁能描述一下圣诞老人的装扮?
学生回答:略。
师:大家想不想要圣诞老人的礼物呀?
学生回答:想!
好,那我们的圣诞老人从美国出发了,来给我们中国的小朋友送礼物!
(二)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美国圣诞节图片,播放温馨的美国版《铃儿响叮当》
2.多媒体出示韩国圣诞节大街小巷的图片,播放时尚的韩国版《铃儿响叮当》
3.多媒体出示中国圣诞节图片,播放教学歌曲《铃儿响叮当》(边听边打拍) (用不同形式反复聆听歌曲,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歌曲情绪)
1.练声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要想唱,先练声。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先练练声吧!
注意我们平时的要点,口腔要打开,声音竖起来,保持住你的气息。
2.学唱歌曲
我们先跟着音乐小声的哼唱一遍,感受歌曲的旋律。
刚刚老师已经听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大声的唱了起来,看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真高啊!下面让我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唱一遍,注意把握歌曲的节奏。
3.学习合唱,给每句话结尾加上“叮叮当”
曲谱,着重学习弱起小节与“ ×× × | ×× × |×× ×.× | × - |”部分。
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弱起小节。
试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特点。
熟练后,节奏变快,有情绪的演唱《铃儿响叮当》。
用C调出奏歌曲“ ×× × | ×× × |×× ×.× | × - |”部分。
初步聆听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歌曲韵味。
(三)思考探究
(播放《铃儿响叮当》,思考问题:
1.歌曲是几拍子?
2.这些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教师提问学生,并加以总结,回顾四二拍强弱规律并板书。
【思考】假如我们坐在雪撬上会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老师加以肯定、小结。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
强调:要求用明亮、欢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跟着歌曲合唱。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形式来表现对歌曲的喜爱?下面让我们分几个小组,分别用你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吧!
小组合作如下:
1.舞蹈组,配合音乐编舞蹈
2.伴奏组,选择器乐给歌曲伴奏
3.合唱组,用歌声合唱。
师:同学们的形式丰富多样,让我们一起合作,来一场音乐的盛宴吧!各小组准备,舞蹈,伴奏,合唱一起。
同学们,你们表现的真好!这一遍,同学们无论是在音准上还是节奏上,都表现得都非常到位,老师都被你们感染了,为你们点个赞!
六、教师小结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欢快的《铃儿响叮当》走出教室吧!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2)能够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感受竹的秀美,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变化音记号的唱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打击乐器、音乐用书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除了学校的音乐课,平时比较少接触音乐。
2、本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
3、学生学习过简单的打击乐器。< …… 此处隐藏:133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