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精选16篇)(《虞美人》高一)(12)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任务二】
一.目标或要求:分析鉴赏
二.模块组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四)分析鉴赏--品读
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
词眼:愁
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
往事之叹
愁 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 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4、展示交流: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 --亡国之痛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 --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 --故国之思
(2)品读关键词句
①又
“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
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④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品读手法
①诘问(自问)
宇宙永恒有常 昔日九五至尊
②对比
人生短暂无常 今日阶下囚
③设问、比喻、夸张
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人生无常----情
(4)课堂小结
①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愁绪: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对他曾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自然会惹来忌恨,招来杀身之祸,《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②归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品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缘景明情(意象 关键词句 手法----感情)
(五)当堂检测
一、预习(填空)
词是_______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___。(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隋唐 阕 小令、中调和长调 小令,中调,长调。)
二、赏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以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5、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
6、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