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优秀教案38(《荷塘月色》优秀导入语)(3)
时间:2025-05-29
时间:2025-05-29
课堂小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荷塘月色》一文写景十分细腻动人,创设了一个素淡朦胧而又优美的意境。阅读这一部分文字,一个个画面清晰地映现在我们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流水脉脉,月色溶溶。这里有诗,这里有画,这里更有情。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不过,我们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开篇所说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流露出的那种不安的情感是否就在这月色下、这荷塘上消融了呢?作者的心绪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课下再次学习这篇文章,来寻找一个答案。
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第4、5两段。
2.完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写景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能考虑使用叠音词或写出一两个通感的句子更好。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
2.点评习作。
推进新课
师 上一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出家门,领略了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那朦胧素淡的意境。晚清学者王国维对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有这样一句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讲到情与景的关系时他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里,作者笔下的景与作者心中的情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请大家找出文中能表达作者心情的一些句子。
生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里的意思似乎是表达要摆脱掉什么的意思,所以他说要独自一个人呆着。
师 (笑)是这个意思。看来你也有过相似的体验吧?(众生笑)正所谓“于我心有戚戚焉”,人与人的心情有时本来就是相通的嘛!不过,这时作者为什么要一个人呆一会儿呢?
生 作者在第6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说明作者此时内心有些失落,与这里的热闹无缘。
师 是不是更显得孤独了?
生 是的。
师 说得不错。那么说这就与前文景物描写中流露出的一种喜悦之情不同了?
生 是的。这里作者的情绪有一些回落。
师 很好。你的回答提示了我们这样一点:作者的情绪不是一路向更加高兴的方向发展的。大家可以沿着这种变化看下去,作者的情绪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生 还是在写作者情绪的回落。
师 把你的依据说说看。
生 因为下文有这样一句话“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同“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都有一种怅惘、失落的意思。
师 很好!的确,这两处内容都是此时作者在漫步荷塘时出自内心情绪的另外一种流露,也就是说,喜悦是一方面,哀愁也是一方面。大家想一想,作者写喜悦是借了对荷塘、对月色的描写来表现的,那么写哀愁呢?还是借助景物描写吗?
生 不是借助景物了,这里主要是写作者的“想”。
师 这种想缘何而来?
生 由眼前的荷塘想到了《采莲赋》。
师 《采莲赋》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 少女们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采莲。
师 这样的场景作者是怎么概括的?
生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师 也就是说《采莲赋》里的人——
生 很快乐。
师 不错。作者在写到“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一句之前,是不是也突出了一种热闹?
生 是的。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也是热闹的。
师 那么这里反复写到的热闹与作者此时的心情恰恰形成了一个——
生 对比。
师 很好。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反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绪,其实,这种情绪作者在开篇就已经表现出来了,怎么说的?
生 (齐答)“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师 可见,作者带着一种寻求释放、寻求宁静的心而来,但结果却还是未得解脱。大家是否也这样认为?
生 是的。尽管作者把荷塘和月色写得很美,但这种美反过来却更加勾起了他心里的愁。
生 文章的结尾也有这种意味。作者写到“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 此处隐藏:83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